海上流动小学 为渔民孩子点亮上学路 2023年10月09日  

陵水新村港渔民小学,疍家小朋友在观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海上疍家流动小学的历史图片。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海上疍家流动小学旧照。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翻拍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一艘渔船,有什么作用?对渔民来说,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计。而对陵水新村镇渔民小学校长王谨珠来说,它曾经是“浪尖上的小学”,承载了两百多名渔民孩子的求学梦。

  时间回溯到54年前,彼时陵水新村港内生活着许多以舟楫为家的疍家人。由于长年在海上捕鱼为生,孩子们难以接受系统的教育。

  为了解决孩子们读书难的问题,当时的陵水新村公社的村干部们把附近有点知识的青年和渔民召集在一起,作出一个从此改变疍家渔民子弟未来的决定:“办一所海上小学,在船上教书。”

  新村海上渔民流动小学的第一任校长李朝相无法忘记开学时的场景。1969年1月19日,停泊在渔港内的每艘渔船都挂满了彩带,渔民敲锣打鼓,唱着渔歌,非常热闹。孩子们或自己划着小舟到渔船上课,或由老师驾着舢板,迎着风浪到各艘渔船接学生,又驶回课堂所在的大渔船上课。

  然而当时条件艰苦,许多设施都很缺乏。没有课桌,大家就把船上装水的木桶翻过来当课桌;没有黑板,就把船上木板竖起来做黑板,在水柜壁上写字;没有教材,老师们就自己编纂。

  除了语文、算术和唱歌,学校还开设了常识课,由老师们编写教材,结合渔民的生活特点,传授学生如何捕鱼、如何分辨鱼的种类、如何识别海上气象情况等。

  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有一次还救了渔民们的命。曾有一名学生在闲暇时发现云层中有龙卷风迹象,急忙去通知其他人员将船驶回港,成功避免了一场灾难。

  时光荏苒,寄托着海上人家对知识渴望的流动小学,在海上坚持办学8年后,因疍家人逐渐上岸而搬上陆地。1986年9月,新村海上渔民流动小学更名为新村镇渔民小学。

  如今的学校,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学生宿舍、食堂、电脑教室、美术室、音乐室、足球场、篮球场一应俱全,学校的设备设施相较海上更为完善,学生也增长到700余名。

  “如今虽已不在海上办学,但那段历史我们却未曾忘记。”王谨珠说,走进新村渔民小学,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教室里,走廊中,疍家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大门两侧布置的文创墙,采用船的形状,学校内设置了专门的校史馆,详细介绍办校的历史以及疍家的咸水歌、风俗文化、服饰等知识。

  对王谨珠而言,疍家文化就是渔民小学的根,绝不能丢。也正是此原因,他积极推进疍家渔歌走进校园,在课程设置上,学校经常邀请疍家渔歌老师李秋兰等走进学校,教孩子们传唱疍调,成立疍家文化传播工作室,让更多孩子关注到疍家文化。

  “我们在传承历史文化优势,办好学校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也会一如既往地推进疍家文化进学校,让感兴趣的孩子们学疍调,传承疍家文化。”王谨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