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企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 “含新量”提高农业“含金量” 2024年03月01日  

2月25日,在文昌东路农场公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修复区)水稻基地,工人操作插秧机插秧。本报记者 袁琛 摄

东路农场公司十九队水稻种植基地的无人机飞防作业。 通讯员 黄闻涛 摄

  ■ 本报记者 邓钰

  通讯员 黄闻涛

  春光葳蕤,春耕当时。

  走入海南农垦各大生产基地,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稻田中,高速插秧机迅速运转,稻苗齐整排布;蛋鸡场里,“数字主管”将养殖栏舍的“风吹草动”了然于心;茶园上,智慧系统如天网密布监控着虫情等系列信息……由数字构建的“智慧矩阵”正渗透到特色优势产业中。

  近年来,数字化重塑着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金戈铁马”走进农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做出一系列部署。

  眼下,海南农垦各企业坚持“农垦姓农”,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将众多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拓展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场景,让生产“含新量”持续推动着产业“含金量”连连攀升。

  新农具下地  智慧种田效率高

  春耕时节,文昌市东路镇,海南农垦东路农场公司(以下简称海垦东路)的水田里稻苗青青。

  伴随着隆隆的作业声,满载秧苗的插秧机来回穿梭于田间,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田中。光亮如镜的水田里,转眼间披上一袭“绿装”。

  “机械换人,质效双升。”站在田头,看着插秧机高速作业,海垦东路果蔬分公司经理林勇高兴地说,最近,大伙要赶着春耕时节,完成588亩水田的播种工作。相较于职工埋头一根根插秧,机器插秧省力又省心。

  林勇算了一笔账,该公司目前使用的是6行高速插秧机,按每天8个小时作业时间计算,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栽40余亩,相当于一名人工插秧效率的30倍,总成本降低20%以上。

  无人机、物联网等高科技新农具纷纷下地,各显神通,智慧种田效率高。众多技术新、装备强,不断优化升级的农业机械陆续普及,成为农家好帮手,为作物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生产智能化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正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从埋头种地到看图管地,数据成为新农资。农业节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海南农垦标准化智慧茶园,高挂着的摄像头、匀速旋转的气象设备和虫情监测系统,如天网密布,一刻不懈怠地监视着茶园的“风吹草动”。

  “有了这些数字科技,茶园仿佛装上了‘最强大脑’。”海南农垦乌石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白马岭公司)基地管理部工作人员覃晓东介绍,依托田间智能化物联网监测设备和智慧农业APP,可对田间的环境、天气、苗情、虫情、水质等信息实时监测预警。

  新农技应用  绿色管理良田美

  人勤春早,作物繁盛。

  2月29日,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展示基地里,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湛蓝天空下,一排排青绿的玉米伫立田间;葱茏的瓜棚中,色彩艳丽的观赏南瓜在瓜藤上接连坐果;白花掩映下,鲜嫩的辣椒茁壮成长……

  纯白色的西红柿、剥皮即食的玉米,“冒充”南瓜的苦瓜……来自全国200多家参展单位的2200多个新品种农作物目前已挂果,将于2024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期间达到最佳观赏期。

  在基地里,海南南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繁产业公司)利用各式新农具,让田管措施落地进田,实现绿色生产。

  “今年,我们全面优化了土壤生态环境,打出绿色有机牌。”基地技术负责人马文全介绍,今年,基地不仅专设了有机示范田,且在管理阶段坚持施加有机肥,此前已施加各类有机肥共250余吨。

  具体而言,今年管理团队全面优化了土壤生态环境,运用了新型生物复合菌剂进行超常规的杀菌,能有效预防茎基腐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此外,管理人员还坚持绿色化种植,起垄覆膜全部使用了可降解的绿色环保地膜。“尽管这种降解膜成本高,但是它能够在生产结束后的数月内被降解,为农田保护提供有利条件。”南繁产业公司基地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而应对飞虱、蓟马、蚜虫等比较严重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当下的重点工作。”马文全说,在防治中,使用粘虫板和生物防虫举措,坚持绿色管理手段。

  农业科技持续发力,海南农垦各企业以“科技兴垦”为抓手,并坚持以产业融合推进垦地融合。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海南农垦母山咖啡有限公司在2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里引入了“海南农垦母山咖啡智慧农业应用”,有效提高了咖啡产量和质量。同时,通过智慧种植数据共享,有效优化了周边果农田间管护措施,提高了果实品质。

  新农人成长  农业故事趣味多

  “来,带大伙来试一下可以尝出芒果味的橄榄。”近日,白沙黎族自治县荣邦乡,海南农垦大岭热带水果精品苗木培育产业园里,身着“海垦龙江”制服的主播巫燕萍热情地向镜头前的观众介绍着果园里的新奇特品种。

  “这就是太平洋橄榄,别看它小小一棵,满树都是果,还边开花边结果,一年四季都吃不完。”随着巫燕萍的讲解和展示,小小的果子彻底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今年以来,海南农垦龙江农场公司农业开发公司在本地培养“田间主播”,让越来越多农户“触网”成为新农人,将产业发展故事娓娓道来。

  “田间主播”既是新职业,也是新潮流。从提篮叫卖到网销全国,直播成了新农活,主播成了新农人,田间土货接通数字供应链,成功走向了千家万户。

  这样的实践在海南农垦并不少。去年7月,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直播团队,让“昌农”牌大坡胡椒产品网络走红。

  “自去年7月开始筹备打造海垦大坡胡椒品牌直播间,我们不断提升直播团队专业技能。”海垦大坡胡椒电商项目负责人李长亮透露,直播考验的不仅是主播的互动沟通能力,更是企业的电商运营思维,该团队还通过优化产品规格和福利套餐组合,组建省外物流云仓,保障大坡胡椒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

  “大坡胡椒直播带货牵起了田间地头和消费市场之间的供需纽带,打通了优质农产品销售在地域和时间上的瓶颈,为我们探索‘互联网+农业’提供了成功案例。”海垦热作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将针对茶叶、咖啡等产品开设专营账号直播间,打造海垦热作电商矩阵,让更多海垦新农人成长起来。

  (本报文城2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