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古以来,阅读就是使人保持思想活力、滋养浩然之气的最佳方式之一。
从凿壁偷光到电子阅读,从木牍、竹简、缣帛、纸张到数字化载体,千百年来,阅读的介质不断迭代。身处“读屏”时代,广大青少年应该如何选书、读书?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海南华侨中学语文教师汤成慧。
将经典阅读放在首位
对于汤成慧而言,阅读几乎与她的成长相伴相生。
汤成慧从小生活在五指山,那里的山水给予她无限滋养。她仍清晰地记得,在三月三广场的草坪上,总有一个角落是自己的专属阅读角,“想读的时候就读,不想读的时候就安静坐着”。
回想起儿时这段阅读体验,汤成慧深感弥足珍贵。随着“读屏”时代的到来,她注意到,不少学生倾向于阅读网络通俗小说、玄幻小说或者卡通化、快餐式的书籍。
“从情感心理上,我可以理解这种阅读喜好。但是,我认为学生归根结底还是要多读好书,最值得阅读的好书便是经典名著。”汤成慧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给学生推荐最多的就是文学书籍,比如《红楼梦》《边城》等。这些年,我又开始引导他们阅读一些社科书籍,比如《乡土中国》《谈美》等。”
平时,常有家长、学生请汤成慧开书单。汤成慧认为,所有书单都只是引子,被指引的道路无须太长,就应上马扬鞭自远游。“有些书籍和有些人一样,只能相伴一时,有些书则可以终身相守”。
“不暴饮暴食、不偏食”
随着数字阅读的走红,借助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万卷书”触手可及。与此同时,人们应如何摆脱“浅阅读”之困,更好地享受阅读之美?
汤成慧认为,即使是在“读屏”时代,也依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即“饭要一碗一碗吃,书要一本一本读”。
“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错食、多消食,是阅读经典的有效途径。”著名作家韩少功曾如是说。其中,不暴饮暴食,即“不做庞杂信息的垃圾桶”,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为可贵;不偏食,“一个文科背景的从业者需要广博的知识,真正做到文史哲一家通”。
韩少功这个巧妙比喻让汤成慧印象深刻、颇受启发。海南高中生目前使用的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必修教材将《乡土中国》《红楼梦》两本经典著作列为“整本书阅读”的书目。汤成慧常常开导学生,“暂时读不懂这两本书也无需慌张,先努力读,有耐心、有恒心、有定力地读,一遍遍地读。同时,还可以边读边做摘抄,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辅助阅读。”
“‘读屏’时代有其便捷性,海量数字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扫清阅读障碍。因此,无需夸大‘读屏’时代对纸质阅读的干扰和障碍,人们对阅读的体悟才是最珍贵的。”汤成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