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您品这一口“海南鲜” 2024年04月29日  
  ■ 欧英才

  如果让你选一样最喜欢的海南好味,你会想到什么?

  是一口皮薄肉嫩的文昌鸡,是一串水灵灵的陵水荔枝,还是一杯唇齿回甘的海南雨林大叶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种海南好味。

  千般好味,如今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南鲜品”。

  依托资源禀赋,海南人骨子里嗜鲜,也正在把这口“鲜”吃出更多名堂。近年来,海南不断健全农业品牌培育体系,精心培育打造的省级农产品区域全品类公用品牌——“海南鲜品”初见成效。

  如今,越来越多琼岛风情特色农产品,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被纳入“海南鲜品”名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读懂这口“鲜”

  “什么是‘海南鲜品’?”初闻此名,不少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2022年9月,海南正式启动“海南鲜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海南鲜品”聚焦农业全品类、全区域、全产业链,进一步推动省、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布局、品牌标识、管理机制、品控标准、市场形象的“五统一”。

  具体来看,像我们熟知的桥头地瓜、陵水荔枝、乐东蜜瓜、三亚芒果、兴隆咖啡、文昌椰子、保亭红毛丹、屯昌黑猪、琼中绿橙、澄迈福橙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均属于“海南鲜品”。去年以来,我省相继公布了第一批“海南鲜品”品牌目录授权企业30家;创建省级“海南鲜品”农业品牌示范基地10个;42个区域公用品牌被纳入2023年海南省农业品牌目录。

  “海南鲜品”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内容却大有乾坤。

  这是一张丰饶的“物产名片”——

  “海南”二字,赋予了品牌的地域特性。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我国唯一热带岛屿省份,海南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拥有1944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而放眼陆地,作为我国热带水果和冬季瓜菜的优势产区,近年来海南热带水果、蔬菜面积和产量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不断丰富全国人民“果盘子”“菜篮子”。

  三亚莲雾、大坡胡椒、永兴黄皮、琼海油茶、兴隆咖啡、保亭菠萝蜜、东方火龙果、乐东香蕉、儋州粽子、儋州鸡、东星斑、海南鲷、五指山五脚猪、万宁东山羊……翻开“海南鲜品”品类名录,名优产品迭出,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种的,都组成了“海南鲜品”大家庭。

  这是一张优选的“品质名片”——

  以“鲜”字打造品牌,足见“鲜”的分量。白切鸡、白灼虾、白斩羊……海南人善于用最新鲜的食材、质朴的烹饪方式,无限放大食物的美味。因此,这也让海南人有一张“挑剔”的嘴,对于鲜味的追求格外执着。

  “鲜”字的背后,也体现了“海南鲜品”从源头把控品质,彰显海南甄选优质食材的用心。

  这口“鲜”,还流传于文人墨客的笔端,大文豪苏轼就曾为其代言。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食蚝而美”,在《食蚝》一文中介绍了煮生蚝和烤生蚝两种烹饪方法,还曾“叮嘱”儿子,别将海南有生蚝这件事说出去,“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对海南椰子,他还盛赞“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做好“鲜”文章

  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产品品牌”,强调“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专门成立了农业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系列文件,加强对农业品牌的培育、创建和推广。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强以‘海南鲜品’为统领的品牌体系。”

  海南,为什么要做好“海南鲜品”这篇品牌文章?实际上,“海南鲜品”连接的不仅仅是一颗颗果蔬、一道道生鲜,背后是产业与民生,一头托起农企与种植户,一头托起老百姓的餐桌。

  这口“鲜”,关乎农企发展。

  对于许多中小规模的农业企业来说,“抱团”发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海南鲜品’品牌,将增加合作社荔枝知名度,扩宽销售渠道,提高附加值。”去年,海口金绿果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入选了“海南鲜品”农业品牌示范基地,在合作社副理事长徐德冠看来,有了公用品牌的助力,合作社农产品可以卖得更好。

  农产品生产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只有推行规模化品牌化生产,才能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海南鲜品”要做的,就是让散在各地的海南好物“攥指成拳”,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矩阵,改变传统品牌“散、乱、小”和“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发展合力,给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关于海南区域公用品牌的认知。

  这口“鲜”,关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吃得健康”等理念深入人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渐向品质转变,打造消费者认可的区域公用品牌是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

  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利于各农业生产经营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分拣包装,进而统一销售,以统一的标准质量实现对消费者的承诺,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笔者注意到,海南已完成21个农业地方标准编制及火龙果、莲雾等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团体标准制定,对生产种植、产品质量、储存运输、防伪、追溯等进行全过程规范。

  这口“鲜”,关乎产业“含金量”与海南形象。

  品牌强农,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海南自贸港拥有广大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抓好农业品牌建设,擦亮“热带特色”,才能让自贸港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村农民,更好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此外,“海南鲜品”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品牌,也涉及海南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展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能发出更多元的海南声音,有效提升海南对外形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讲好“鲜”故事

  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成“IP”。放眼全国,不少兄弟省份正在积极发力,打造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山东打响“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宣讲山东品牌故事,传播山东文化;河南持续打造“豫农优品”品牌矩阵,帮助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甘肃积极培育建设“甘味”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前不久火爆出圈的天水麻辣烫,背后也有“甘味”优质农产品的关键支撑。

  当前,与国内多个区域公用品牌相比,“海南鲜品”品牌大众认知度还较低。在这场激烈的品牌PK赛中,如何讲好品牌故事,助力“海南鲜品”做大做强,推动更多海南农产品“出圈”?

  用品质说话。消费者选择品牌农产品,看中的是品质有保障。因此,想要推动消费者对“海南鲜品”品牌的认同,首要是强品质,要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坚持质量为先。

  用“窗口”说话。“内强素质”很重要,“外塑形象”也很关键。没有传播力和影响力,品牌效应就难以真正形成。优质的海南农产品需要创新传播方式、拓宽推广渠道,还要有会讲故事的人卖力“吆喝”。

  为进一步提升海南农业品牌市场号召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从今天起,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重磅推出《海南鲜品·品鲜南海》全媒体系列报道,带你一起寻味“琼”字号农产品。

  我们将握好笔头、端好镜头,发挥旗下各媒体传播优势,聚焦海南各地在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上的探索、亮点、成效,注重创新创意创作,多维探索“破圈”传播之道,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全面、立体、生动聚焦海南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让海南乡村振兴更加具体可感。

  品牌的打造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呵护和社会实践的淘洗检验。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一起讲好“海南鲜品”的故事,分享专属于“海南味道”的诚意、暖意和情意。

  (相关报道见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