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医院秀英院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省人民医院提供
总院专家在定安分院指导基层医生做手术。通讯员 程守满 摄
总院消化内科专家到定安分院指导胃肠镜技术操作。
屯昌分院专家在重症医学科开展教学查房。
定安分院健康管理中心。
对老百姓而言,“病有所医、病有良医”是对美好生活最有力度的诠释。时光为尺,时间刻录了海南省人民医院一年多以来的医疗帮扶足迹,也印证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网格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实现“小病不进城”的强烈决心。
近年来,海南从重塑全省医疗资源布局入手,推进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资源要素全面下沉,加快构建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海南省人民医院将对口帮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社会责任抓紧抓实。今年以来,该院领导带队赴分院调研,足迹涉8个市县,行程逾2000公里,为分院疏通问题、解决难题百余条,构建了常态化帮扶的机制。
资源下沉,沉什么?
今年7月20日,是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生陈泽福帮扶白沙分院的363天。早上7时20分,他从住处出发,穿过充满烟火气的牙叉路,步行10分钟便到达白沙县人民医院。他忙碌的一天便从此时开始。
“陈主任,快帮忙看看孩子!孩子肚子痛得直打滚,还一直呕吐……”听到患儿妈妈的求助,陈泽福三步并作两步到诊室门口把患儿抱到诊断床。仔细问诊和查体后,陈泽福说,“初步考虑小奇(患儿化名)是急性肠套叠,需要进一步超声明确诊断。”在与小奇妈妈充分沟通后,陈泽福与超声科侬丹丹主任为小奇实施了超声引导下小儿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术后30分钟,小奇的腹痛症状立即得到明显改善。这是白沙分院成功开展的首例超声引导下小儿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一举填补了白沙分院在儿童肠套叠治疗领域的空白。
在省人民医院帮扶团队到来之前,白沙县人民医院没有儿科,儿童就诊只能到综合内科,导致内科医生为了降低风险,只接诊感冒、发热、腹泻等小儿内科的普通疾病,而不得不将病情较重的患儿送至其他市县。
了解现状后,陈泽福向白沙分院院长王开琼提出建立儿科的想法,很快这个想法就得到了支持。在集体努力下,到达白沙的第二个月,儿科顺利开科了,陈泽福担任儿科主任。“希望我们来了以后,能够帮助白沙县人民医院儿科从门诊建设到制度建立等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陈泽福表示,儿科门诊目前已开展儿童常见病及特色康复诊疗项目,他将发挥专业所长,在儿童遗传代谢病、内分泌、血液净化、罕见病等专业开展诊疗工作,帮助白沙的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平凡的才真实,真实的最触动人心。
陈星余也是同一批下沉到白沙分院帮扶的医生。现在她已经成为白沙当地的“网红医生”。“很多家庭组团式过来找我看病,我服务的家庭超过600个。”为了满足当地百姓庞大的就诊需求,她主动加入中医夜诊服务队伍,7月19日当天,她的门诊量高达80人次,从下午6时一直忙到夜里11时多,其中不少“粉丝”驱车几十公里远道而来。下沉白沙一年来,她的门诊量已超过4000人次。
“白沙分院中医门诊包括诊断与治疗、针灸与推拿、中药治疗、物理疗法等服务,现在是医院重点打造的品牌学科。”王开琼表示,除了中医夜诊,还新设了肝胆外科、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际门诊、MDT门诊等9个特色门诊。
而白沙分院仅是海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帮扶市县医院、服务海南百姓的一个缩影。
为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自2023年起,医院先后下沉帮扶了6家市县综合医院。其中,全面托管了定安分院、白沙分院、屯昌分院、五指山分院四家分院,技术帮扶了琼中县人民医院、保亭县人民医院。选优配强分院干部队伍,共选派107名骨干人员入驻下沉,其中高级职称34人,占比31.78%。涵盖外科、儿科、内分泌科、血透、心血管疾病、呼吸危重症、麻醉、急诊急救、中医和康复等学科,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就医便利。
下沉帮扶,留什么?
下沉帮扶应留下什么?这是每位医务人员必须完成的答卷。带着这一课题,他们仅用不到1年的实践就给出了漂亮回答,那就是:从专科发展、团队建设到机制平台,帮扶医院的医疗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从‘输血’到‘造血’,真正做到把医疗技术‘留’下来,总院下沉人员要做好‘传帮带’的基层医疗引路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帮扶关键。”海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志健表示,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累计带教定安、屯昌、白沙、五指山、琼中、保亭等医务人员超过500名。
定安分院消化内镜负责人林家达正是师带徒的获益者之一。“成功完成了!”林家达在总院派驻专家陈益耀主任医师、王昌高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正在为一位70岁的食管恶性肿瘤患者行超细胃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整个过程仅花了10分钟。在帮扶团队来之前,定安分院几乎无法收治该类患者,如今在总院指导下开展超细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能够迅速解除患者梗阻症状,重建肠内营养通道,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林家达坦言自己在帮扶专家带领下成长了很多。对基层医生而言,他们曾经遥不可及的愿望,如今都在逐步实现。
“早两年,分院无法独立处理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无奈只能转诊到省级医院治疗。如今,我们可以独立开展一些难度系数高的手术,并且术后效果良好。”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党委书记陈武艺介绍,托管模式打破过去“蜻蜓点水”式的技术帮扶,重新整合科室资源,制定发展方案,全方位提升诊疗水平。目前,分院已经能独立开展心肌梗死PCI治疗、经内镜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全脑血管造影术、脑保护伞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手术。
“让优质资源沉下去,让基层能力强起来”,这句口号既是理想,更是行动。
要做到“大病不出县、少出县”,便意味着县级医院必须着力提升自身的诊疗能力,提升重症抢救与转运能力。“如果市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技能水平提高了,就能为患者赢得往上级医院转诊的机会。”屯昌分院党委书记蔡文涛表示。在屯昌分院医疗团队下沉之前,屯昌县重症救治的硬件设备不足,重症救治队伍建设也不完善。下沉帮扶后,屯昌分院开展了“首例高选择性细胞因子吸附治疗”“重症超声”“肺水肿内引流”等多项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重症救治能力,重症患者收治率提升了30%。
双向奔赴,未来如何发展?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本质是提高基层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通过医联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畅通转诊渠道、建设救治体系。”海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本表示。
2023年以来,各分院逐步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及双向转诊系统,实现下级医院在诊间进行上级医院挂号和入院通知单开具,在上级医院治疗后转至分院康复。五指山分院的林先生正是搭上了“双向转诊”的“直通车”。因病情复杂,林先生被转往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在总院治疗后,林先生病情逐渐稳定,随后又转回五指山分院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成了双向转诊制度的获益者。帮扶以来,各分院上转至总院患者839人次,承接总院下转患者119人次。
帮扶之路该如何走深走远?面对这一问题,海南省人民医院也明确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提高帮扶医院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制定临床专科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诊疗科目,加强县域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和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师带徒、跟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形式,为帮扶医院培育一批骨干人才;完善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和通道,确保及时转运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以“精准帮扶”为重要载体,优化紧密型医共体的新路径,逐步构建“协同联动、资源互补、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每个人都如星辰,微小但释放着自己的光芒,交织成灿烂的星河。
(文/任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