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好家风 清廉治家
仁政爱民
2024年11月04日  

  1992年续修的定安《莫氏族谱》收录族训的卷本。 陈光润 摄

  莫谟画像。 定安排坡莫氏宗祠供图

  清代莫谟暨妻林氏合葬墓志铭拓片之一。 王晖 摄

  ■ 管仲乐

  【编者按】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训作为一种传承家族伦理和道德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姓一族内部的行为准则,也是维系家族兴旺的精神支柱。海南定安莫氏,肇始于宋代,挺立于元季,扬名于明清,诞生了“一里三进士、十八举人、一千二百五十个秀才”,走出了多位政绩斐然的清官廉吏,成为科举年代名副其实的阀阅世家。查阅其家族谱牒和墓志铭文,后人可知定安莫氏的文功武德自有其立家立族之根基,而绝非一蹴而就的奇迹。

  定安莫氏家族于北宋初期,因始祖莫恭万被朝廷派往海南,落籍定安,成为海南莫氏的开创者。作为海南本地的望族,凭借忠诚、勤勉、廉洁的家风世代相传,其家训所涵盖的德行教化与为官清正,深刻影响了家族成员的成长与仕途表现,并在海南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展现这一望族清廉家风的延续和实践,对今天的家训建设和社会治理仍具有重要启示。

  以武戍边

  忠诚家风的开端

  定安莫氏家族的家风,从始祖莫恭万起便深植于忠诚与清廉之中。据《莫氏族谱》记载,莫恭万在北宋时期因军功而世袭千户官职,镇守海南的定安。当时的定安地理位置特殊,西通澄迈,南控黎母山,常年有匪盗出没,社会动荡不安。莫恭万凭借智勇双全,平定叛乱,确保了地方的安定与百姓的安居乐业,被封为“掌善伐恶大将军”,千户之职,世袭罔替。

  在莫恭万的影响下,莫氏家族的后代不仅承袭了武职,更继承了恭万公的忠诚精神和廉洁为本的家训。

  莫恭万的后代在海南繁衍生息,世袭武职先后达十一代,成为定安一带有名的武职家族。每一代莫氏家族成员都深受家训的影响,将忠诚与清廉作为为官从政的准则,确保家族声誉和社会责任得以延续。特别是第八代孙莫喜和第九代孙莫执中,均以武职治乱安民,凭借忠诚和清廉的精神受到了朝廷的重用与褒奖。

  家族中的忠诚家风,最为突出的体现是在元末明初时期的莫宣宝身上。莫宣宝是莫恭万的十世孙,曾经平定了南建州(今定安)的叛乱,恢复了地方的安宁。然而,当明朝取代元朝时,莫宣宝坚决辞官隐退,拒绝为明朝效力。他以“义不仕二姓”的态度,诠释了莫氏家风中的忠诚精神。莫宣宝的义举,使得莫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得以流传,并为后代子孙树立了榜样。

  从武至文

  诗书传家与清廉家训的强化

  随着历史的变迁,莫氏家族从世袭武职逐渐转向重视诗书传家。进入明代之后,莫氏家族不再世袭武职,而是注重通过读书科举来辅佐国家。及至清代,在定安县,莫氏有着“一里三进士”的美誉,其中包括莫魁文、莫陶和莫绍德三位进士。

  莫魁文是定城镇排坡村人,康熙年间考中进士,成为清代定安首位进士。他担任庆云知县期间,严守家训中的清廉原则,不畏权贵,关心百姓疾苦。面对黄河水患,他亲自治理,消除隐患,为百姓谋福祉。《庆云县志》对莫魁文的政绩有详细记载,称他为“清廉治官”。

  莫陶与莫魁文同为排坡村人,雍正五年中进士,担任四川重庆府铜梁县知县。他继承了家族的清廉家风,勤政为民,不畏贪腐,始终以清廉和勤勉为官,深受百姓爱戴。

  莫绍德于嘉庆年间考中进士,任职内阁中书,曾在琼台书院担任掌教。他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廉洁品质,以“先德行,后文章”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学子。

  这些莫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不仅在官场上严守清廉,还通过诗书传家的方式,将家风中的德行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莫氏家族的进士们通过清廉为官、重视教育,为家族树立了新的典范。

  这一时期,莫氏家训的核心价值不仅限于个人道德修养,更强调家族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通过教育和文化的力量,莫氏家族在海南地方上进一步巩固了其名门望族的地位,并以家训的方式,将清廉、忠诚、德行与才学的理念代代相传。

  清廉为政

  莫谟的家训践行

  莫谟是定安莫氏家族在清代中后期的杰出代表,其仕途展现了莫氏家训中“清廉为本,勤勉为政”的核心精神。《广东通志》《滦州志》《琼州府志》《定安县志》皆记载其宦迹。

  莫谟出生于定安排坡村,字次典,号乳泉,于乾隆庚辰年考中举人。他历任直隶安肃县知县、静海县知县、沧州知州、通州知州、河间府同知、广平府通判、永平府知府和直隶赵州知州等重要职务,无论在何地任职,他都以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政绩,赢得了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

  在安肃县任职时,莫谟面对贪腐,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他审案公正、迅速,百姓称其“断狱如神,民无隐情”。这既反映了他出色的执法能力,更体现了他始终遵守家训中“廉洁自守”的精神。滦州任上,莫谟又展现了他的“勤勉为政”作风。仅用半年时间便将二百余件陈年积案件处理完毕,体现了家训中的“尽职尽责,勤勉不懈”。

  除了清廉执政,莫谟还深刻践行了家训中“仁政爱民”的价值观。在静海县任职期间,遇到饥荒危机,他亲自踏查灾情,开仓赈粮,确保百姓能够渡过难关。在河间府通判任上,他更是修筑堤坝,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莫谟甚至自掏腰包设立粥厂,救济贫苦百姓,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他关怀百姓、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每当莫谟离任时,百姓们都会夹道相送。

  此外,莫氏仕宦生涯中,始终重视文化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途径,更是培养德行的重要手段。这一理念体现了家训中“德行优先、才学并重”的价值观。莫谟在滦州知州任上时,捐建了海阳书院,提出“先德行,次文章”的教学理念,强调学术才能必须建立在德行之上。

  莫氏家训的核心在于清廉治家和仁政爱民,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一理念在莫谟的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为莫氏家族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家风传承

  家族成员的角色与作用

  在中国传统家族中,家族长辈的典范在家风家训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莫氏家族的女性成员,尤其是莫谟的母亲和妻子,对家族家训的延续和实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莫谟的母亲和祖母不仅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还通过教育影响莫谟,使他在仕途上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莫谟的墓志铭中提到,莫谟的母亲“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莫谟少年时,有一次家中收到亲戚送来的一匹上好丝绸。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份贵重的礼物。然而,母亲并没有收下,而是坚决退回去,并对莫谟说:我们家世代清廉,不能因为一匹丝绸而毁了家族的原则。这件小事深深影响了莫谟,他从那时起便明白了廉洁的重要性。

  莫谟的妻子林氏则是家风家训的另一重要传承者。她“善体公意,克俭克勤”,不仅在家庭中承担了重要的管理职责,还通过勤俭持家、孝顺恭谨的品德影响子女。

  莫氏家族的女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将家训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清廉自守、勤勉持家——融入家庭教育中。这种无声的教育,成为家族延续良好家风的重要力量。

  定安莫氏通过世代的家风传承,将忠诚、清廉、勤勉治家的家训深植于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心中。从莫恭万的武职守边到莫谟的文职施政,再到家庭中的廉洁教育,莫氏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家风在家族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家风的力量不仅塑造了个人,也成就了家族的兴旺与社会的安定。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当代社会的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