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插曲《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成永恒的旋律 2024年11月04日  

  《我的祖国》乔羽手迹。

  1956年,电影《上甘岭》公映后,插曲《我的祖国》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歌曲。在缺粮、少药、断水的坑道里,年轻的女卫生员王兰深情地为志愿军的伤病员们唱起了这首歌。战争的残酷与音乐的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对位”,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将全剧推向了一个高潮,也对该歌曲之前紧绷的战斗情节起到了缓冲和调色的作用。歌曲《我的祖国》乘着电影《上甘岭》的翅膀,飞入了共和国的寻常百姓家,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

  该片导演沙蒙首次找到作曲家刘炽时,便对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过了若干年,也许电影早已被人遗忘,但这首电影插曲却能牢牢地永驻人们的心头”。事实证明,沙蒙的这个目标显然已经超额实现。一般来说,电影音乐有三种境界:一是音乐镶嵌于电影之中,成为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一部分;二是音乐贯穿于电影的故事之中,有力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三是音乐能够脱离电影母体,可以作为一门部“纯音乐”作品而独立存在。很显然,作为一首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已然进入电影音乐的第三种境界,也是电影音乐的最高境界。

  不论是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还是作为20世纪中国音乐史、20世纪中国电影音乐史的一个历史坐标,歌曲《我的祖国》都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音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心声,与《歌唱祖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一道,成为“时代的代言”。

  刘炽没有辜负沙蒙的希望,《我的祖国》这“一条大河”穿越了时空,成了永恒的旋律。(项筱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