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四位先贤,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出书? 2024年11月13日  

  扫码发现

  更多深度好文

  ■ 梁君穷

  今天,我们出书了。

  11月12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海南省出版发行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系列新书发布会在省博物馆举行,发布《海南周刊文丛》4册和《海南历史名人连环画》1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手机阅读已十分普遍,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出版纸质书?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想借这一路上遇到的4位先贤,给大家说一下心里话。

  丘濬:演千万世之理道

  海南日报社与海南出版社都位于海口市金盘路,从金盘去省博物馆,如果要走红城湖路,就会路过一个叫金花村的地方,这里是《海南历史名人连环画》首册图书主角丘濬的故乡。

  《丘濬》一书,以精美的手绘连环画和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再现了海南先贤、一代名臣丘濬的传奇故事。

  出书这件事,丘濬比我们有经验。丘濬到京城为官后,先后参与了多部史志的编纂,如《寰宇通志》《续资治通鉴纲目》等。丘濬本人也是著作等身,如《大学衍义补》《世史正纲》《家礼仪节》《朱子学的》等。

  丘濬为什么将修书看得这么重要?他认为书籍“合千万世之心术,聚千万世之治迹,传千万世之语言,演千万世之理道,皆于书乎是赖,士也生乎千年之后,而知乎千年之前”。简单来说,丘濬认为书籍能穿越时光,将千万年的知识汇聚于当下。

  丘濬一生将治国平天下视为己任,他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建议写在书中,以达到帮助治理国家的目的。

  我们编写这两套书,自然不及丘濬立言立功的宏愿,但也有自己的考量。

  书籍是知识传递的工具,有传播、保存文化的功能,而书籍编撰、出版者扮演的是专业把关人的角色,负责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希望借这次发布的新书,以及今后将要出版的系列图书,助力海南特色文化实现横向传播与纵向传承,进一步筑牢共同的价值观念、国家情怀、民族精神。

  王国宪:坚守初心与使命

  过金花村再向前行,便来到府城片区,不远处,是清末民国初年海南著名学者王国宪的故居。

  海南历代先贤典籍和地方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传世,今天海南文化能有进一步发掘研究的基础,王国宪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古代,海南人民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到了民国初年,大量文献典籍散佚湮没,“仅存十之二三,每有文献无征之叹”。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如不及时加以编辑整理,海南的文献典籍可能损失更大。在这危急时刻,以王国宪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站了出来。翻阅民国海南地方丛书,王国宪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

  王国宪倾40余年之心力,发掘整理海南地方文献、志书,总撰、编辑和整理了难以计数的海南系列书目:丘濬的《大学衍义补》160卷、《世史正纲》32卷,海瑞的《备忘集》4卷,苏东坡的《海外集》……

  我们这次出版这两套书籍,也是向王国宪为代表的文化学者致敬,学习其赓续文脉之精神,效仿其留存文化之举措。

  在出书之时,我们已经想到,本土文化类的书籍,可能不如小说等畅销,但作为一家省级媒体,留存、传播海南特色文化,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内心的初心与使命使然。

  苏东坡:厚积而薄发

  过了府城,向东北方向走去,很快来到五公祠景区,里面有供奉苏东坡的苏公祠,相传,苏东坡曾在此“指凿双泉”。

  近十年,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崛起势不可挡,倍速播放视频、“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看完一本名著”的现象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苏东坡能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什么启示呢?

  不妨看看苏东坡在海南的经历。东坡在垂暮之年来到儋州,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有一件事不能落下——著书。在儋州他完成了人称“海外三书”的三部学术著作。

  苏东坡在诗词文章上的成就,早已使其名闻天下,但及至晚年,心心念念的还是“海外三书”。他高兴地跟朋友说:“所喜者,海南了得《易》《书》《论语传》数十卷,似有益于骨朽后人耳目也。”在生命的最后,苏东坡还担心如果北返过海时船翻了,这三本书要怎么办?

  其实,苏东坡早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治学之道。有感于当时急功近利和浅薄轻率的风气,东坡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在博览群书时要汲取书中的要领和精髓,从大量的知识或材料积累中提炼出精华部分再著书立说。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避免。但必要的深度阅读、系统阅读,更能让人获取优质知识,启迪深刻思想,涵养理想情怀。

  此次《海南周刊文丛》推出的《山海间》《天南海物》《海闻艺》《海南食单》,集结了《海南周刊》十余年来的精华内容,将海南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知识,删繁就简、精挑细选后集中呈献给读者,正合苏东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之意。

  唐胄:修书赓续文脉

  拜别苏公祠,经海府路、国兴大道来到终点省博物馆。省博物馆所在地,是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一的攀丹村,这里也是明代海南先贤唐胄的家乡。

  《明史》中,对唐胄的评价很高,说他“耿介孝友,好学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对如今研究海南历史文化的人来说,唐胄最大贡献是编撰了正德《琼台志》。

  “唐人称郡僻无书,至宋《琼管志》《万州图经》,元人又不能蓄。”唐胄自言,传承前辈志向,立志补遗考异,执旧疑史,广泛搜集原始史料,编纂成书。

  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比正德《琼台志》更早的海南地方志书,如果能有更多的志书留存下来,讲好海南故事也能有更多的素材。这也正说明唐胄编撰正德《琼台志》的意义重大。

  从金盘到省博物馆,数公里的路程,却分布着丘濬、王国宪、苏东坡、唐胄等一大批先贤的印迹,他们构成了海南特色文化的绚烂篇章,也是我们出版图书、讲好海南故事的重要文化资源。

  赓续文脉,虽时代不同,但人同此心。我们今天出版《海南周刊文丛》和《海南历史名人连环画》所做的一点努力,就是希望能让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星火,在新的时代发出更璀璨的光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不断滋养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以更多新文本、新形式、新思路传播海南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先贤们的故事,被更多人所看到,让文化的种子,在新时代开出更绚丽的花。

  (更多报道见A11版、A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