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大脚对着一双小脚,祖孙两人席地而坐,同时撑起腰间的织布机。
左边,奶奶双手提综杆、打纬刀,熟练地织出经典的黎锦纹案;右边,10岁的孙子摆弄着层层纱线,一寸寸织就密实的布匹。
这是12月4日在外交部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推介活动展示展区里的一幕。这祖孙俩,是55岁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和她的孙子王程业。来自五指山的他们,在活动现场同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你织的和奶奶织的有什么不同?”祖孙二人的展示,引得众人围观,有人开着玩笑向王程业问道。“奶奶织的能卖900块,我织的只能卖80块。”他充满童真的回答,逗乐了大家。
刘香兰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织黎锦的手艺在以前是“传女不传男”的,如今时代变了,织黎锦不再是织娘的专属。“在我的传习所里,只要大家愿意来学,我都会教。”刘香兰把黎锦的技艺传给儿子、传给孙子,也传给身边的村民、学校里的孩子,她说,只有越来越多人掌握了这项技艺,黎锦才能传下去、走出去。
看到祖孙俩织黎锦这一幕,基里巴斯驻华大使戴维·蒂阿博请人用手机帮他和这个画面留下珍贵的影像。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手艺,让我震惊的是这么小的孩子也掌握了这项技能,这说明它的传承足够受重视。”戴维·蒂阿博伸出手指感触黎锦的质地,随后又竖起了大拇指为祖孙俩点赞,“你们很厉害!”
缅甸驻华大使吴丁貌瑞也为祖孙俩驻足,他向一旁的翻译询问了黎锦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后,又上前细看黎锦纹案的编织过程,赞许地点了点头:“Wonderful!(令人惊奇的)”。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香兰常常带着黎锦技艺到世界各地展示,但带着孙子来北京参加这样高规格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刘香兰说:“祖孙搭档,同台织锦,希望更多人看到黎锦代代相传的蓬勃发展。”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