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特色文化资源
增强自贸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24年12月25日  

  游客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参观“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 戴逢国 朱献苏

  文化创新创造是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展现,是推动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活力源于创新创造,关键在于要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这一重要指示为增强海南自贸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方向。

  正确处理保护运用传承关系

  掌握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路径方法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需要在实践创造中不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实现文化进步。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是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根本路径。

  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是前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精神符号,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文化遗产的特定属性,不能肆意破坏,更不能随便捏造。因此,对待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总方针,保护好本源,让文化遗产守得住;运用好本真,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承好本心,让文化遗产传下去。唯有如此,才能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运用传承与当代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进步相协调,这是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基本逻辑。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关键。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原则,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流碰撞中整体把握当地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将厚植文化底蕴、提炼标志性文化符号、彰显地域性文化特色贯穿文旅融合发展全过程,突出“一村一景”“一城一品”“一地一韵”的建设主题,这是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基本要求。

  深入挖掘多样态文化资源

  为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注入源头活水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基础和源头活水。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融渗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为此,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就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价值,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质。

  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加“鲜活”。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海南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南人民创造力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海南拥有落笔洞遗址、西沙甘泉岛遗址等古遗址,丘濬墓、海瑞墓等古墓葬,五公祠、东坡书院等古建筑以及各种题记、碑刻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苗族“三月三”、儋州调声、海南椰雕、琼剧、崖州民歌、南海航道更路经、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为典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海南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是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任务。

  让革命文化的红色更加“鲜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在远离中央的不利条件下,创造出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可歌可泣的“琼崖精神”。传承发展海南红色革命文化,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海南红色革命文化更加“鲜活”,并使之成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强大精神力量。

  让海洋文化的蓝色更加“浓郁”。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长期海洋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海洋历史文化、海南习俗文化、海洋生态文化、海南旅游文化、海洋海疆文化等构成了海洋文化的诸多形态。被誉为“南海天书”的《更路簿》,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掀起了一股“海洋文化热”。坚持“向海图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需要大力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海洋文化遗产宣介,提升海洋文化创作质量,让海南处处洋溢着海洋文化的气息。

  让民俗文化节日快速“破圈”。军坡节(公期)、“三月三”、换花节、南山长寿文化节等风情习俗是海南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民俗文化节日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也增强了海南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对海南区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文化内容推陈出新、文化形式花样翻新、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等文化创新创造,同时,融入时尚创意、现代风格,打造具有海南元素的民俗文化品牌,能够使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快速“破圈”,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在新中式旅游的驱动下,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

  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新动能

  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着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也快速催生了众多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文化产业作为高速成长的新兴产业,正成为引领新供给、新消费,点燃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年来,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红利和独具魅力的文旅优势,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游戏“出海”、来“数”加工、数字出版、跨境电商、网络视听、数字展演等海南自贸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然而,在大力推动海南自贸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正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数字文化产业制度体系有待完善,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数字文化企业规模小且竞争力较弱,数字文化产业链上、中、下游融合度还不够高。当下,聚焦“向数图强”,海南需要强力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提质,抢占关键赛道,提速竞跑争先。

  不断加强制度设计,发挥制度集成创新联动优势。出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从产业内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融合、新业态培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谋划,重点发展影视、演艺、游戏、设计、会展、娱乐六大文化产业,细化优化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扶持举措。

  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发挥企业集聚创新应用优势。培育一批“专精新特”数字文化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场景展演的文旅企业。加快现场式、沉浸式、个性化、多场景的数字文化体验馆建设,将海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文化资产,推动内容要素与生产场景体系化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数字海南的独特魅力。

  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挥产业集群创新协同优势。重点打造一批集群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基地,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通协同。建设一批省级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研发基地,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释放创新创造动能。

  【作者戴逢国系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朱献苏系商丘师范学院副教授、海南省廉洁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海南省“马工程”专项课题(2022HNMGC05),海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2-3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