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啊,老师啊,你像我兄长,像我朋友一样。”9月7日下午,乐东思源实验学校五年级9班的同学们为老师唱起这首歌时,眼泪汪汪。 班级里的陈淇萌小朋友告诉记者:“我们唱歌给老师听,就是害怕老师下学期不教我们了。” “这里的学生特别难教,但我们的辛劳没白费。”该校校长王正刚回想3年来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三教”模式帮孩子纠偏 “这3年,最难的就是学生管理。”王正刚说。 “学生们都喜欢玩网络游戏,有一天上晚自习时,发现有两个学生没在,我急坏了。”鞠宛霖,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年轻小学女教师,向记者诉说着当年的艰难。 “那天晚上,我就在办公室、宿舍、教室来回跑,看看学生回来没。”天下着暴雨,鞠宛霖穿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 晚上10点钟,这两个学生从网吧回到宿舍,看到鞠宛霖的“狼狈样”,却一言未发。 第二天,鞠宛霖将这两个学生及其家长召集到一起。“父母把你送到学校多不容易,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父母的辛苦吗?”鞠宛霖的谆谆教诲,和父母们的一番教育,让这两个孩子愧疚地低下了头。 恰在此时,学校从北京邀请来相关人员,组织“感恩,我们在行动”的励志演讲,听着这些励志故事,泪珠止不住地从这两个孩子的脸颊上滑落。 “现在这两个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成绩还不错。”幸福洋溢在鞠宛霖的脸上。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作用,这个颇具思源特色的“三教”模式,着眼于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环境,密切配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建校3年来,乐东思源实验学校中考和小考均进入全县先进行列。小考成绩连续两年跃居内区首位,中考成绩由建校之初的第24位上升至第9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打响“控辍保学”战役 学生管理之难,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书,也在于保证学生能读书。 乐东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虽然学生们享受着政府“三免两补”的政策(免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补生活费、交通费),但仍然有许多学生不得不辍学外出务工,以维持家里的生计。“控辍保学”的战役就此打响。 “一位学生的母亲因为罹患败血病,不得不退学出去打工养家”。鞠宛霖获知这一情况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每月拿出100元,给这位学生的母亲买营养品补身子。一年的坚持,感动了学生的家长。 “班主任对你那么好,我怎么能不让你上学。”母亲的准允,使得这位学生重返校园。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这是所有乐东思源实验学校老师们的期盼。为了减低学生的辍学率,学校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控辍保学”先进个人的评比,通过表彰10位优秀教师,鼓励教师关注学生成长。 保证学生接受完整的9年义务教育,成为老师们“传道授业”之外的核心工作。3年来,学校辍学状况大大改观。 教师的成长乐园 学生在转变,老师也在转变。 办学之初,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引来许多老师的不满,15位老师带头去教育局要求调离。“现在,很多老师撵也撵不走了。”王正刚说。 3年来,学校先后派出60多位老师前往北京、重庆等地的名校培训、考察。在拓宽教师视野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搭建平台助力教师成长。在校刊《绿榕树》中,老师们可以畅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在学校网站的“思源论坛”中,老师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教学论文;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在教学比武、评教评学、优质课展示、课后反思等活动中,教学基本功得以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和学科竞赛中,学校有61位教师获奖,其中包括10余项省级奖励。 3年的努力,生源基础薄弱的乐东思源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省里“规范学校”的评估。为推广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将托管乐东县的千家中学。面对千家中学办学条件落后、师资生源状况差的局面,王正刚信心十足:“再给3年时间,我将打造第二个思源,创办乐东县内又一所省级规范学校。” (本报抱由9月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