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陶公山” 2023年11月04日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从海口市区出发,驱车约20公里便可抵达云龙镇。这里风光秀美、古韵犹存,南渡江水如同一条玉带,蜿蜒绕过一座享誉琼岛的奇山——陶公山。

  陶公山占地4000余亩,没有陡峭的山峰峻岭,最高点海拔只有70米,由衡、思峒、光螺、居碌、居林等五岭递相拥护,远看如同一条卧龙蜿蜒着伸向南渡江边。此山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四周可见良田万顷、碧野苍翠。正德《琼台志》对其地形有所描述:“山下有巨潭,合外三十六曲水,达大江,其西有苍巡洞,中有二井。”由此可知,陶公山的构造有多么玄妙灵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陶公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句诗:据传,古时有位陶姓老人在这里修道成仙,“陶公山”之名由此而来。而后,又因道家经典《云笈七签》将其列入“风水宝地”名录——全国共有72处,海南仅此一处,更是令其声名远扬。

  千百年来,陶公山多被文人雅士吟诗颂赞。如明代进士郑廷鹄曾作《陶公福地》:“五岭迢迢拥福山,陶公盘郁海云间。寒潭夜雨苍龙吼,曲水春风彩凤还。竹径石边看独塔,草亭峰外送双鬟。仙台不秘长生药,蒲节松花可驻颜。”寥寥几句,引人遐想,美不胜收。

  除了有文人雅士为其著诗撰文,陶公山还有唐胄、许子伟等达官贵人慕名而来。来做什么呢?万历《琼州府志》有载:“争卜墓于此”。原来,正是因为陶公山有“风水宝地”之盛名,让他们认为,百年之后若能葬身于此便能福佑后人。于是,陶公山“顺理成章”地成了海南古代名人的聚葬之地。

  如今,从云龙镇向西南方向进入坡仑村,我们还能看到修葺一新的唐胄墓址。整座墓园倚坡而建,庄重肃穆、视野开阔,面向南渡江、背靠陶公山,历经岁月沧桑仍然彰显古朴庄严之气派。1994年,唐胄墓被海南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都有岛内外的唐姓后裔前来祭拜,焚香点烛以缅怀先祖的恩德,来人络绎不绝的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说到坡仑村,这是陶公山下较早有人在此定居的古村落,目前村民们大多已迁出古村,外出谋生。但是,古村内仍然保存着许多古树、古宅、古井、古道等。村前立有一座黄氏宗祠,海南第一个农会组织就是在这里成立。这段发生于1926年3月的红色历史被写进了《琼山县志》,坡仑村也因此被列入革命老区村庄名录,在陶公山下推动着新的发展,续写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