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研究员秦传新: ​仓廪实 往深海 2023年12月25日  

秦传新(右二)和学生在海边做调研。

  ■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

  我将继续驻扎在南海之滨,守护海洋,修复海洋,才能无愧大海对人类的无私回馈。

  在昌江的海尾镇,一个个石礁放入海底,生长出黑黝黝的龙须菜;在三亚的西岛海域,金鲳鱼、军曹鱼在深水网箱中欢快畅游……蔚蓝的海洋,不仅承载着人们的诗与远方,也慷慨地赠予人类至味珍馐,被誉为人类的“蓝色粮仓”。

  作为海洋大省的海南,“靠海吃海念海经”,各色海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蓝色粮仓”日益丰富,这背后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对水产种苗的持续攻关研究。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研究员秦传新就是一位逐梦大海,深研“蓝色粮仓”的建设者。

  作为一名水产研究员,秦传新的足迹踏遍中国的沿海省份,领略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的不同风光。他觉得自己最喜欢大海的蔚蓝与清澈,2019年以来,他与自己的团队驻扎在海南的陵水、三亚,开展渔业资源保护与环境修复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鱼类行为学、资源增殖和海洋牧场等。

  “‘大食物观’提出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建立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从池塘养殖到近海、深远海养殖,从海洋生物栖息地修复到深远海养殖种苗培育,再到水产品捕捞和加工保鲜等,这些领域遇见的系列问题都是渔业科研工作者要攻关的课题。”秦传新说,海南是中国的海洋大省,海域面积辽阔,海岸线长,拥有多种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蕴含巨大的蓝色食物生产潜力,现代化海洋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类要挺入深海、远海,向海洋要食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海南的部分海域台风灾害频发,自然海况复杂,选育优良的水产品种对深远海养殖生产尤为重要。”秦传新说,目前他带领的团队正在研究海洋牧场底栖生物的培育和保护,比如白棘三列海胆,这种分布于南海海域的海胆科动物,能抑制大型藻的过度生长,为珊瑚的生长发育和幼体补充提供空间,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很少人认识这种海胆,对于海胆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意义的认知更少。”秦传新说,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科研工作者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需要在海洋生物的科普宣传和保护利用上发力。

  深扎海南,除了研究海洋外,秦传新也对海南独特的风俗文化、美食很有兴趣。在忙完工作之后,秦传新也会带着自己的同事、学生去寻觅当地的特色美食,了解当地沿海的民风民俗。“福建、广东那边的海边人几乎是不吃辣的,但是海南这边的海边人很爱吃辣,第一次吃海南的黄灯笼辣椒,真是把我辣到了。”秦传新说,海南的黄灯笼辣椒、陵水酸粉都让他印象深刻。

  仓廪实,往深海。秦传新认为,“大食物观”的提出,为发展深海网箱养殖、海洋牧场等现代海洋渔业提供了契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将继续驻扎在南海之滨,守护海洋,修复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让海洋可持续发展,才能无愧大海的无私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