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加快法治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把握“四个强化”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政法根基 2024年01月08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2023年以来,白沙黎族自治县政法机关坚决扛起维护乡村社会安全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使命,加快法治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四个强化”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司法服务。

  强化乡村产业法治保障

  白沙政法机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充分发挥预防、监督、惩治、普法等职能作用,助推特色产业向好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障——

  成立“白沙法院茶园巡回法庭”,开设茶企纠纷立案绿色通道,推动本地茶叶企业完成有机认证,在田间地头调解茶企纠纷,促进茶产业发展。严打涉农领域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受理盗窃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1.2%;受理盗窃槟榔苗、槟榔果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2.5%;受理盗窃鱼类、家禽、牲畜等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2.4%。并为企业、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组织政法干警积极参与和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帮扶372户脱贫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2件;助力青松乡和邦溪镇南班村、牙叉镇新高峰村、打安镇打安村等分别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创建名单。

  强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以来,白沙政法机关建立公职律师联系乡镇制度,聘请39名律师在全县94个村(居)担任法律顾问,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法官进乡村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安排24名法官全覆盖挂钩全县各村(居),成功调解涉及土地、赔偿金等矛盾纠纷4个,解答村干部、群众法律咨询125人次,推动法律资源覆盖到每一个乡村角落。

  该县还深化司法救助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关注妇女群体专项活动,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机制并获2023年度全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项目立项,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确保救助精准、有效,共办理救助案件13件,发放救助金9.1万元,其中一项案例获评2023年我省首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典型案例。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有什么矛盾,我们当面说开。”2023年8月,白沙细水乡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合口村组织召开矛盾纠纷调解会,耐心地给当事人讲法理、讲事理、讲情理。经沟通协调,双方当事人均愿意作出让步,并就矛盾协调化解达成一致意见。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白沙政法机关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建立113个人民调解组织,聘用2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搭建县、乡镇、村(居)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矛盾纠纷隐患苗头。2023年以来,受理矛盾纠纷629件,成功化解573件,成功率91.09%。建立“1+N多元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法”,从司法部门协调4名熟悉白沙风土人情、掌握黎语的年轻专职调解员到法院坐班,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当事人686人次,调解成功案件337件。

  此外,白沙政法机关结合开展“平安进万家”活动,建立“五级联调”工作机制,组织民警入村排查矛盾纠纷21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90余次。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监督撤销一起农村妇女长达18年的错误婚姻登记案,得到权威媒体刊发报道。

  强化乡村法治环境建设

  “赡养老人,不仅指经济上的赡养和生活起居上的照顾,家庭成员也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日前,白沙黎族自治县司法局牙叉司法所携村(居)法律顾问、律师黄雪颖,在新高峰村举办关于老年人赡养的法律知识讲座。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强化乡村法治环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白沙政法机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完善法治宣传栏、法治书屋、村(居)法律服务站、人民调解室等硬件设施,遴选培育“法律明白人”1019人,用良法善治呵护群众的幸福底色;结合红色文化、黎族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融入涉农法律法规知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内容,潜移默化铸牢群众法治意识;搭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33个,特别是打造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形成具有示范性的乡村法治文化阵地。

  另外,白沙政法机关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推进育苗护苗,2023年以来,针对护苗工作发出公安提示函12份、司法建议书3份、督促监护令24份;开展无命案乡镇创建活动、防范“民转刑”案件专项行动等,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聚焦“六水共治”等重点环保工作,加强公益诉讼检察。

  接下来,白沙政法机关将紧扣服务大局的中心点,不断深化法治实践,创新社会治理,执法治之笔,描绘出一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平安美丽的新时代乡村建设锦绣画卷。

  (撰文/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