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征和他收藏的崖州布。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周月光周长征是乐东县利国镇农民,却长年投身于收集和研究海南本土文物。他调侃自己“不务正业”。
“8卷《崖州布遗存百品》样本册基本完成,就剩下封面设计了;用海南1000件古纺织文物创制可流动策展的‘文化木乃伊’,今年将按计划完成。”4月3日,55岁的周长征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正在做这两件事,信心十足。
周长征的信心来源于他创办的崖州布博物馆。
乐东县利国镇新联村有一栋三层民宅,走进小院别有天地:院门口放置古代糖寮生产用的多套石绞以及生活用的石臼、石盆等老物件;门前小院旧木桌上放着一堆书,有《西汉人口地理》《海南岛志》《崖州志》等。
这是周长征的家,门口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崖州布博物馆。一楼靠墙放着数个玻璃柜,里面整齐陈列着多种古老石器和各朝代陶器、瓷器等老物件。“我从1989年开始走南闯北,深入乡野考察和采集文化遗存,并多方深入了解海南人文和历史,收集民间老物件6000多件套。”周长征说,2011年,他在自家宅院创办崖州布博物馆,将收藏和研究聚焦于琼南地区曾经产出并成为棉纺织“活化石”的“崖州布”。
二三楼房间,无论是靠墙的立柜,还是地上的木箱,里面都整齐摆放着多种颜色、各种花纹的土布和古代纺织用的各种材料。“这是明代琼南殷实大户人家女儿出嫁配送的绣被;这是清代中期的坐褥,也称椅披;这是民国时期老年妇女用的头巾……”对于每一件藏品,周长征都如数家珍,所有藏品他都分门别类地整理成系列。
依托丰富的藏品,周长征对崖州布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他像痴迷收藏一样痴迷读书,并且笔耕不辍,发表了《海南岛琼西南延德“隋唐文物”采集考献》《中国棉纺织的开端:海南灌木野棉》《海南棉纺崖州布》等多篇学术文章。
周长征的行为,正如他的名字,多年来延续着一个人的文化“长征”,一次直至生命末了的苦旅。
“中国棉纺织始于海南灌木野棉。史籍记载,海南岛上的先住民黎族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掌握棉纺织技术,是中国最早掌握棉纺织技术的群体之一。”周长征说,黄道婆客居海南37年,学习古崖州棉纺织先进技术,后传回松江并遍及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