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海口》
编者:海口市作家协会
版本:南方出版社
时间:2024年4月
■ 韩少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摆在面前的一百多件文学作品,琳琅满目,色彩纷呈,将分别编成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上下两卷,呈献给广大读者朋友。这是海口市作家协会对会员们近来写作收获的初步盘点,是建设海南自贸港进程中文化成果巡礼的一部分,是对以文会友、以文励志、以文互学和创优的热心推动。
翻开这些作品,若你静下心来,想象一下笔者下笔时的纷纭心绪,便可读出各种对故土家园的深切感怀,对骨肉亲情的绵长情意,对风云时代一次次震击的辨识与咀嚼,对山川大地一处处风物的喜乐与留恋……生活是文学的硬道理。一个人,只要感悟力不是太差,阅历的厚度和深度,一般来说总是与其写作活力正相关。在这个意义上,学养与天资固然重要,方法与技巧固然重要,但把它们统统加起来也不等于文学。所谓缘聚则生,写作中的最大一缘其实是真情实感的积累,是你在摸爬滚打酸甜苦辣中的所见、所闻、所施、所受、所得、所失的酿化。这不是大学课堂能教给你的,也不是任何高人——哪怕他们是你亲爹妈,能私传予你的灵丹妙药。说到底,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
因生逢改革开放大潮,海南省的文化新体制一开始就不供养专业作家,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概莫能外。这不仅是意在减轻财政负担,其实也利于作家们接地气,抵近实践前沿,与生活和民众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并非什么坏事。当然,就文学品质而言,世间并无业余段位或专业段位的待遇区别,所有选手都在同一个赛道,只有同一种标尺。这就意味着,越是业余作家,就越要注意克己之短,补己之弱,特别是要有一套节省、积攒、拓展、善用自己时间与精力的硬功夫,能在一天内挤出“一天半”,甚至把一年过成“两年+”,以更刻苦、更顽强、更奋发努力的打拼,补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这批作品里,有心人也许已看出,不少个体户、打工者、公务员、普通教师的遣词造句,都有感觉、有讲究、有功底,几无“业余味”“票友味”“卡拉OK味”。这显然都是锋从磨砺出和香自苦寒来,至少就某个单项指标来说,他们在赛道上已不落人后。
其实,专业作家泡书斋多,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写得空洞。业余作家贴近实际生活,但一不小心也容易出手粗糙。
因此业余作家们既要有信心,也要有清醒。
多年前,一位海口的年轻人酷爱文学,买过好些文学书刊,包括订阅了全岛唯一的《红楼梦研究》,特别专深和冷僻的那种。但她好久都不明白,书中人物为何动不动就“夸海口”:海口就那么有名吗?竟然值得他们都来夸?好了,她眼下已足够成熟,不至于再误解“夸海口”这一词的意思。但我希望成千上万个像她这样的读者还继续热爱着文学。无论他们眼下身处何地和处境哪样,我希望他们都能看到海口各项事业进一步兴旺发达,包括文学创作树大根深花繁叶茂,从而给“夸海口”这个词赋予新的含义——这个含义是什么,你们都能会心一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