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同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些战略指引为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要准确理解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收入分配调节、保障和改善民生、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一、坚持政治引领,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慈善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写入新修订的慈善法总则。党的领导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慈善工作正确方向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实践指引等方面,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多项决策部署,明确慈善事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践行党的宗旨、及时响应党的号召、忠诚当好党的助手,确保慈善事业始终沿着党的指引稳步前行。
二、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国之大者”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海南自贸港建设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资源。引领慈善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慈善事业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地位,将慈善事业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积极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慈善潜力、全面激发慈善活力,持续探索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要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深走实,以“海南慈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为重要抓手,搭建好乡村慈善平台,促进慈善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引导慈善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三、坚持慈善为民,始终把党的宗旨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要在聚焦扶弱济困上投入更大力量。始终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多地实施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慈善项目,有效发挥慈善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作用,让自贸港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另一方面,要在应对突发事件上展现更大作为。新修订的慈善法增设应急慈善专章,明确了慈善力量参与应急治理的主体地位,鼓励慈善组织、慈善行业组织建立应急机制。要加快建立与政府和慈善行业之间相协调配套的应急机制,组建专门应急管理团队,确保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迅速响应,高效整合社会各界慈善力量和慈善资源开展救援。
四、坚持开拓创新,始终把创新精神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立足海南旅游大省实际,走“旅游+慈善”的创新路线,坚定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独特旅游发展道路。要创新一个观念,打破传统慈善和旅游的界限,构建旅游与慈善的双向赋能机制;要打造一个“善岛”,推动慈善文化成为海南旅游深入人心的重要特色;要建立一个平台,搭建旅游慈善数字化管理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要创建两只基金,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和旅游慈善应急基金,为旅游慈善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要完善若干项目,在打造慈善文化之城、组建旅游慈善志愿队伍、进行旅游慈善评选表彰等方面发力,实施全域、全景、全程旅游慈善项目,传播善文化、推动善经济,将海南打造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和公益慈善新高地。
五、坚持依法治善,始终把法治体系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准则。
慈善事业作为汇聚社会爱心、惠及社会大众的伟大事业,需要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和健全的慈善监管体系,新修订的慈善法为新时代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一要严格依法行善。借助新慈善法出台的有利契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学习贯彻好新慈善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慈善事业时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扣好慈善第一粒扣子。二要注重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依法依规公开募捐、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等活动信息,严格管好、用好每一分善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严格管理、公开透明。三要完善配套慈善法治体系。加快构建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具有海南特色的慈善法治体系,推进《海南省慈善条例》正式出台,进一步激发蕴藏在社会中的慈善正能量。
六、坚持科技兴善,始终把数字化信息化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慈善工作越来越依靠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中华慈善日”“99公益日”等活动的实践表明,只有对信息化、数字化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在“互联网+慈善”的浪潮中获得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慈善工作的深度融合,扩大参与慈善的群体,拓宽参与慈善活动的渠道,推动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要充分发挥智慧慈善、网络慈善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健全完善捐赠方、需求方、服务供给方之间对接的平台,提高慈善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提升数字慈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慈善管理系统,实时跟踪和监控慈善项目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让社会公众可以更好监督慈善组织,不断提升慈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七、坚持文化扬善,始终把文化自信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仁慈友爱、乐善好施的中华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最富有人道精神、最坚韧不屈、最持久不息的瑰宝。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推进慈善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精神。推动慈善文化进企业,探索企业发展与慈善文化的结合点,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开展慈善文化活动,在实践中播撒爱的种子、灌输爱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慈善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和乡村,促使慈善文化、慈善理念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慈善、关心慈善、支持慈善、投身慈善,营造“人人慈善、事事慈善、时时慈善”的浓厚社会氛围,着力把海南打造成有特色、有活力、现代化的“乐善之岛”。
八、坚持夯实基础,始终把“三个基础”作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发展慈善事业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承载着千万人的希望与付出,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广泛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和资源,持续夯实慈善的基石。一要夯实人才基础。注重慈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教育,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慈善队伍;注重发展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支代表广泛、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志愿者队伍。二要筑牢制度基础。完善和创新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内部治理机制。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确保各项工作运行规范。三要强化基层基础。要加快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逐步建立以省慈善总会为核心引领,市级(包括县、区)慈善总会为支柱,乡镇慈善会为依托,进一步延伸至村级慈善工作站,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慈善工作网络体系。要加强交流联络,扩大慈善朋友圈,更有效地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形成推进社会慈善资源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攻坚之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订后全面实施的首年,亦是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征程、新任务,要求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正气、攻坚克难的勇气、朝气蓬勃的锐气,满怀爱心、耐心、细心,充满激情、热情、感情,乐做好事、善事、实事,努力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贡献新的慈善力量!
(作者系海南省慈善总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