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垦中学教师刘红禄: 思政课演绎别样精彩 2024年09月10日  

  刘红禄在办公室办公。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9月新学期开启时,已深耕教坛36年的海南省农垦中学教师刘红禄内心仍有些忐忑。

  “教材在变,案例在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作为一名资深思政课教师,刘红禄感慨道。

  从1988年起,刘红禄的教学之路从江西、浙江延伸到海南。他用爱心和耐心为矿工子女、农垦子弟等众多学子铺就成长成才之路。已经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他,仍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思政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丰富的社会热点话题,是思政课最好的案例和教材。课堂上的思政课,要结合社会生活来讲。”近年来,刘红禄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力争打造灵动课堂,将每一节思政课讲透讲活。

  课堂上,刘红禄设置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社会话题等。从搜集资料、准备演示文稿到上台演讲,都由学生们共同完成。

  “台下的学生也要发言,可以补充台上学生演讲的内容,也可以提出质疑、反驳他们的观点。”刘红禄说,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与探索中绽放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用多元化视角看待问题,引发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未来的关注和思考。

  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潮流新词,都是刘红禄在课堂上娓娓道来的切入点。当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案例,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更浓了,课堂抬头率也更高了。

  一次,刘红禄围绕“海南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们进行集中讨论,“学生们来自全省各地,我引导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点滴变化,进而分析乡村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

  当“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一堂思政课就是一次家国情怀的传承,能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内心感应时代发展的脉搏。

  刘红禄认为,教师应透彻理解和分析教材,不仅要避免脱离教材的“天马行空”,也要摒弃墨守教材的“教条刻板”。教学要“巧思巧解”,展现教材的重点难点、逻辑结构、价值理念,把思政原理讲深讲透。学生学习思政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学会融会贯通,做一个“两耳兼听天下事”的时代好少年,真正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多学科知识。”刘红禄介绍,在学科组的共同努力下,该校不断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也持续增强。

  上课之余,刘红禄还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通过“老带新”传帮带、“一对一”指导、“面对面”培训等方式,与年轻教师一同探寻思政课的奥秘。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刘红禄看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希望自己能讲好每一堂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