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铸魂育人功能 2024年12月25日  
  ■ 李伟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是党中央着眼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谋划的重大战略工程,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抓手。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内容,肩负着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重要平台。扎实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积极构建铸魂育人新平台新体系,对于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明确了具体落实的牵头责任部门和协同部门,围绕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文化建设、数字赋能、条件保障等方面推进工作,整体运行较顺畅,但是对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的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各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引导工作模式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党组织工作形式单一、活动形式化,党组织在学生社区开展工作体系尚不够健全,平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比如,大部分社区党(团)组织对社区楼宇、楼层未实现全覆盖;没有常态化划分设置社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工作坊;没有打造出多维度的“党建+”品牌特色活动,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精品培养机制等。

  二是多部门协同育人还有差距。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是大部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带动辅导员等思政工作人员在社区内开展工作,团委和各学院也能够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开展相关工作,但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部门之间协同育人的机制尚未建立和发挥作用,协同育人效果有很大差距。

  三是功能发挥不够均衡。辅导员基本能做到在学生社区同吃、同住、同生活,并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主题班会等方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其他专业力量开展工作还有较大改进空间。比如,各高校在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和校内外安全教育人员等专业力量参与社区育人工作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差距;接诉即办机制还不够完善。走访中了解到,学生通过12345热线寻求解决问题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自觉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等问题。

  四是信息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因经费等相关因素制约,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还很低,线上工作开展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网上服务平台不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相关设备早已淘汰;数字化管理应用各高校不均衡,部分仍处于人工管理阶段;社区信息化软件建设滞后,部分APP已停更,无法续用等。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对策建议:

  党建引领上,更好发挥党组织牵引作用。强化党组织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的统领作用,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充分打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采取一二课堂联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实现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另一方面,以学校内部资源为基点,打通校内校外资源,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如宣传教育、管理服务、校企合作、就业创业等,实现教师育人、学生成长更好统一。

  工作落实上,汇聚育人整体合力。注重高校党委顶层设计,构建由学工部牵头负责,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后勤处、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清单,统筹发挥好综合育人功能。一方面,定期召开联席会,共同研究解决“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另一方面,组织邀请各方专业力量,按学生需求组建育人队伍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现实需求上,激发“一站式”学生社区数字赋能效果。加大投入力度,在社区建设网上办公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化管理服务应用,强化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完善基本功能,如开学报到、学习辅导、就业创业信息发布、生活困难保障等,提高工作效率,更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开发用好智慧学工系统,推动“一网联办”“一站办结”,打造学工数据中心,推动多平台数据共享共用,破除“信息孤岛”。将学工系统与社区系统联通共享,做好学生从入学至毕业各阶段的“全链条”和“一站式”服务。最终通过数字化应用为师生减负、为管理赋能,以精准化的服务和管理更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基础保障上,扩充“一站式”学生社区公共物理空间和设施。高校还需统筹更多资源,满足学生在社区获得党团活动、学习成长、医疗保障、个性发展等需求。一方面,开辟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活动厅、自习阅读室、社区服务站等,完善学生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功能集成化和服务全面化;另一方面,功能设计要考虑周全,围绕本校学科、专业情况,结合学生需求、学校特色、特点规划社区功能,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努力营造温馨、舒适、安全、便捷的成长成才环境,不断提升学生满意度和归属感。(作者系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