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2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2003年初露苗头至今,用工荒已持续十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待遇不高招不到人,环境不好随时走人———
务工者“用脚投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2月9日,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举行的为来沪务工人员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春风行动”吸引大批务工人员前来咨询和应聘。 新华社发
新华视点·聚焦“新工荒”   从2003年初露苗头至今,我国的用工荒已持续十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背后,是近年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的不相匹配。待遇不高招不到人,环境不好随时走人。务工者开始“用脚投票”,倒逼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有的着急,有的淡定:   “新工荒”洪流下的企业表情   “新华视点”记者调研发现,同样是制造业企业,有些缺工严重、陷入困境,有些则用工无忧、相对“淡定”。用工荒连年汹涌的背后,与其说是“工荒重了”,不如说是“转型慢了”。   “今年春节过后,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未能返厂。这几年招工是越来越难。”这几天,上海朋武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心情郁闷。   面对工人的不断流失,刘鹏想尽了办法,每年给工人加工资。但作为一家代工企业,随着国外市场的不景气和各种成本的提高,企业利润逐年摊薄,要想持续增强薪酬吸引力,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工人“进少出多”,这几年公司的员工数量已从100多人降到30多人。   企业效益降低,导致工人增收艰难,后者又反过来加剧企业困境———在记者采访中,这般情景在遭遇“用工荒”的企业中相当普遍。   相比而言,以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等为主业、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子却舒服得多。中技桩业沪浙事业部总经理王晓强告诉记者,上海青浦的生产基地共有220名员工,工人大年初九报到,初十上班,到岗率达到99%,“仅有两个人因在老家修房子,需要请几天假”。   老家在江苏连云港农村的一线工人颜云龙向记者介绍计算结果:2010年,他平均月收入2194元,2011年增加到4019元。   一家与混凝土、黄沙、钢筋打交道的企业,如何能让职工收入年年有明显提高?记者采访发现,这家公司创新技术,推出比此前建筑业常用的管桩更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离心方桩”,并抓住国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机遇,短短五年间便挤入行业前三。在此基础上,公司每年将毛利的45%用于职工分配。中技桩业董事长颜静刚说:“员工有了幸福感,才能有归属感,企业才不会有用工荒!”   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记者采访发现,同样是面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短缺,在产品创新、发展转型方面领先一步的企业,应对姿态要淡定得多。   “新工荒”警钟:   以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已成当务之急   在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遭受用工荒之苦的企业可谓“雪上加霜”:不但劳动力工资上涨超出负荷,而且融资成本、土地价格乃至水电价格,齐齐上涨。加之内有产能过剩之累,外有出口不振之忧,许多企业不要说解决用工荒,就是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   去年,在浙江省工商局跟踪监测的2600户民营企业中,七成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同比明显上涨,并有六成企业预期这一数值仍将上涨,98%的企业预期劳动力成本会持平甚至继续上升。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是到了一个所有要素成本都上升的时期。   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文林深有感触:“表面上看,是用工荒放大了企业的困难;但根本上,这是在警示,依靠要素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遭遇巨大的瓶颈。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应已经一去不复返,靠拼低成本要素来搞发展的时代正在终结。”   专家还指出,中西部承接产业“平向转移”已初见成效,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的“纵向升级”则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用工荒、用工贵以及各种要素成本的压力无疑是一记记警钟:加快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且东部企业应该率先突破。   警惕“脱实向虚”:   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应共谋转型   用工荒愈演愈烈,是对实体经济的重大考验。近年来,一些处境不佳而又不图进取的制造业企业为了“趋利避害”,干脆任由工人流失甚至企业倒闭,而将资金投入房地产、民间金融等领域赚“快钱”。一旦此类现象过度膨胀,将造成产业空心化,后果严重。专家提醒,面对用工荒,要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呼吁,要营造、完善适合产业转型的市场和制度环境,比如要放开对民营企业的准入限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新兴领域,要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提供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要加快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更多企业减轻税负等。   另一方面,要加快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优化。当下“新工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术工人总体短缺。人社部去年三季度对103个城市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显示,虽然总体上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是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在1.4-1.7之间,技能人才的不足十分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已开始减缓,并预计在2015年后转为负增长。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   记者徐寿松 李柯勇 何欣荣 叶锋 黄深钢   (据新华社上海2月9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聚焦省两会·要闻
   第003版:聚焦省两会·要闻
   第004版:聚焦省两会·热点
   第005版:聚焦省两会·热点/聚焦省两会·综合
   第006版:聚焦省两会·综合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专 题
   第011版:财经新闻综合
   第012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1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15版:专 题
   第016版:体育新闻综合/文娱新闻综合
中国工人 抵达北京
胡锦涛会见加拿大总理哈珀
季节性反弹难改回落大势
“草莓界奥运会”首次来到中国
务工者“用脚投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三峡地下电站第五台机组进行投产前调试
我国首座海上地锚悬索式跨海大桥开始海上施工
新闻战线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
郭肖岐获免费医疗救治
情人节前玫瑰俏
赛大猪 祈幸福
中尼公路交通中断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就王立军事件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