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立足海洋强省建设目标,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海图强 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 本报记者 孙慧

  在陵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浩瀚的海洋上,漂浮着一个个圆形或方形的深水网箱,金鲳鱼、军曹鱼等鱼儿在网箱里畅游。

  在临高县西北部海域的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夯锤不停地捶打,钢管沉桩慢慢地往海里沉降。不久的将来,这片海域将耸立起巨型“风车”群,御风起舞。

  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一艘装载着原木、木薯淀粉、椰子等货物的货轮驶入洋浦港内,这艘货轮从孟加拉国经新加坡中转,最后抵达洋浦,进口货物从这里上岸,然后被送往厂家。

  一域观全省,海南发展,离不开海。在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当前,我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海洋资源的“蓝色经济”愈加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培育蓝色引擎

  加速布局现代海洋产业版图

  4月28日,华能临高海上风电场的1号风电机组完成安装,立于碧海之中迎风转动。这也标志着该项目进入批量化、大规模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

  根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在临高、儋州、东方、乐东、万宁等沿海市县规划建设11个海上风电场,单个场址规划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至150万千瓦,建设规模为1230万千瓦。

  海风不仅吹来了清洁能源,更驱动了一个千亿级产业崛起。依托良好的风能资源和自贸港政策优势,我省加快布局海上风电产业,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制氢储能”发展模式,相继引进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4家整机龙头企业,围绕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上下游引进叶片、塔筒钢结构、海缆、新型储能装备、海上施工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企业。

  围绕海上风电产业,东方市、儋州市等有条件的沿海城市突出“集群化开发”思路,发展风电装备制造、研发、运维等产业,儋州洋浦、东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产业集群正协同并进。

  除了海上风电装备,海南还在海洋牧场、海洋航运物流、海洋油气等“新蓝海”产业不断挺进,抢抓新风口,跑赢“变大为强”新赛道——

  在乐东龙栖湾国家级现代智慧海洋牧场,“普盛海洋牧场6号”即将投入使用。这是一艘集生态养殖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养殖平台,具有休闲、娱乐、住宿等功能,可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

  在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将新建4个20万吨集装箱泊位和1个15万吨集装箱泊位。港口航线已开通集装箱航线47条,港口吞吐量5年增长了2.3倍。

  在陵水海域,中国海油又传来喜讯,探井测试无阻天然气流量超1000万立方米每天,标志着我国超深水超浅气层领域勘探获重大突破。

  从浅蓝拓向深蓝,海南的现代海洋产业版图正在不断扩大中。

  创新引领发展

  着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

  “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等海洋科技重大装备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海利器”,正助力中国逐梦深蓝。

  立足资源禀赋,海南充分发挥海洋“深度”优势,着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发展以深海科技为代表的深海产业,壮大海洋科研实力,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深海”主题,海南相继引入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重大基础设施平台落户。“两船两器”“深海一号”“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启动运行。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成为全国深海科研力量的集聚地,聚集约1000家海洋产业类企业,产业涉及深海装备研发、深远海水下试验调查、深海蓝碳研究等,深海科技产业群已经初步形成。

  深海科技创新成果持续转化,产生效益。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从海南出发,向深渊探索。崖州湾科技城入驻科研单位研发的深海装备关键技术撬动沙特市场 。

  南海之滨,一艘满载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的“巨轮”驶向深蓝,以科技创新促发展,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向海洋要未来

  筑牢蓝色生态安全屏障

  海洋是资源宝库,也是战略要地,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南如何保持高品质海洋生态环境,以此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在加快建设自贸港背景下,海南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陆海生态系统保护难度加大等挑战,加强生态修复,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迫切。

  对此,海南正在以行动答题,证明发展与保护,并不是矛与盾的关系。

  以规划为引领,陆海统筹海洋产业布局,包括优化调整养殖用海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休闲型、养护型、增殖型海洋牧场;优化港口层次结构和布局,以“四方五港”为重点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构建布局完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择优集约发展海上风电等沿海工业,优化滨海旅游开发布局,统筹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形成环岛北部历史文化旅游带、东部休闲运动旅游带、南部休闲度假旅游带和西部生态观光旅游带等四大滨海特色旅游集聚带。

  加强山海联动、一体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构建“两空间内部一红线”近岸海域总体布局,强化岸线综合保护利用,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持续推进海岸线生态整治修复、美丽海湾建设,启动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三年行动,推动海上环卫全覆盖,进一步擦亮海洋生态底色。

  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海洋旅游业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从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管控、规范旅游用海论证审批和加强旅游用海生态保护和监管等三个方面明确了潜水、游艇、海水浴场等海洋旅游活动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政策,突出对自然岸线和珊瑚礁保护力度。

  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广袤海洋蕴藏无限发展潜能。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海南“蓝色经济”正破浪前行。

  (本报海口6月7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关注2024年高考
   第004版:关注世界海洋日
   第005版:关注世界海洋日
   第006版: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中国/世界新闻
向海图强 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纳潮湖种“绿电”一亩一年10万度
就业创业新风 吹进临海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