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彩云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思想
点击
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的本质是创新创造,需要依托创新创造汲取养分,才能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创新创造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其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两个结合” 的创新路径以及对文化实践的深刻洞察,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深厚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以及引领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全民族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展现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文脉绵延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果丰硕,凝聚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海南聚焦建设文化强省目标,通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文艺活动和文化惠民项目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丰硕、文化遗产保护贡献显著,逐步构建了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推动文化和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能和活力。
“两个结合”是文化创新创造的根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提出,为文化创新创造指明了科学且清晰的路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两个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既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创造,亦有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从实践中汲取灵感,以实践成果检验创新的有效性,使文化创新创造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两个结合”推动了新时代的文化内容丰富、传播形式拓展、文化自信增强以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具有海南辨识度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活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可以实现文化资源从静态向动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与传承发展。为此,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作出一系列部署,要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特别是要用好红色娘子军、琼崖纵队等红色资源,积极推进琼崖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好南海沉船考古与展示这篇文章,深化黎族文化渊源研究,高质量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双遗产申报,加快发展游戏动漫、文化创意、数字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总之,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文化创新创造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要勇于创新,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民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成果。
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内生动力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只有不断创新创造,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海南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海南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海南文化资源丰富,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具备良好的建设文化强省的基础。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采取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强化政策支持以及打造文化品牌等一系列策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发挥海南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重点打造“两个高地”。一方面,努力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高地。立足本土文化,挖掘创新源泉,塑造独特文化标识。深入研究海南本土文化的内涵、特色与价值,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化文化资源转化利用,将分散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整合与再开发,打造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海南文化标识,成为既有经济活力又充满文化魅力的独特存在的文化名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围绕文化名片推出一批旅游精品路线,开发考古和文博旅游,构建海洋文旅融合产业链。打造地方特色文旅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发展,促进旅游跨界融合。推进科技兴旅,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文化体验的时空限制,拓展文旅融合的可能性和空间维度。
另一方面,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文化的创新创造不是孤芳自赏、故步自封,而是在广泛深入的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美美与共。海南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文化优势,打造国际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大有可为。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自由贸易港宽松的入境政策、简便的签证手续、多元的支付方式等都是吸引境外游客的重要因素,而“5个自由便利、1个安全有序流动”的核心政策,在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方面也是前景广阔的。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但也需要更广泛地传播和推介。要加强国际传播体系建设,讲好海南故事,加强文化出海平台及渠道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宣介推广和海外交流展演,促进本土文化扬帆出海,外来文化学习借鉴。要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五向图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随着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不断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必将在全球文化交流与区域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成为既充满经济活力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开放新高地,为文化强国建设汇聚起澎湃激荡的海南力量。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