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灵云 黄婷
端午
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典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在海南,它是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演绎出别具特色的庆祝方式。
澄迈人陈文辉说,看到街边开始卖粽叶,就知道端午快到了。没几日,卖菖蒲和艾草的商贩也慢慢地多起来。节时,家家户户悬挂艾草或菖蒲等驱虫植物在门上,以求避邪护身,屋子也因此弥漫着野草的淡淡清香。
“洗龙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人们相信,投江而亡的屈原成了龙神,在端午节会出来活动,于是这天所有的水也就变成吉祥的“龙水”。洗龙水的仪式颇有讲究,一定在正午十二点整,早也不行、晚也不行。水中需要加入五件花草,不同地区花草品种可能有差异,比较常见的有艾草、槟榔花、海棠花、野菠萝花、芦苇芯、鸡屎藤、百日红、菖蒲、灯笼草等,但一定是五件,暗合五月五日的数字寓意。
在海口假日海滩、三亚大东海、澄迈盈滨半岛等滨海地带,每年端午节都能看见万人共“洗龙水”的壮观景象,有不少外地游客参与其中。
《正德琼台志》载:“至(五月)五日,各村迎龙会于大溪,划船夺标,两岸聚观者无数。”海南水系发达,内河与大海相连,舟楫通行,因此各地有端午时节赛龙舟的习俗和传统。
琼东、琼西、琼南、琼北、琼中的龙舟文化各具特色。在儋州光村镇泊潮村,每年端午前,村民会集资购进新竹子,一根一根劈开,用钢丝缠绕固定制作“龙”的骨架,再贴上自制的画纸,涂上漂亮的颜料,最后造出的游龙惟妙惟肖、颇具气势。端午节当天,村民将扎好的游龙固定在渔船上,先是沿着海岸线巡游展示,然后开展竞赛活动。与其他地区看重竞速不同,泊潮村更在意游弋展示、表演。2024年,泊潮海龙舟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
此外,在定安、琼中等地,端午节会给女孩子染指甲,还有着这样一句俗语,“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
赶海
渔家风情的独特展示
海南的夏日,海水温暖,海产品丰富,是赶海的好时节。傍晚时分,海水退潮,余晖洒在开阔而平缓的浅滩上,平日里隐藏在海水之下的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也随之露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手提水桶、铲子,捡螺拾贝、捉鱼抓蟹,收获大自然的馈赠。
在琼海,“赶海”缘起于潭门渔民特有的闯海气概与南海渔耕文化,自2015年起,当地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赶海节。祭船、舞鲤鱼灯、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最隆重的环节,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开捕祭海的民俗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来到潭门烟火·不夜港文化市集,手工艺品、文创纪念品和潭门特色小吃等琳琅满目,潭门海洋文化气息拂面而来。驻足沙滩音乐会,本土乐队和歌手精彩献唱表演,呈现了一场欢乐十足的音乐盛宴。
赶在夏日的尾巴,我们会迎来中华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们在这天会举办嬉水节。黎族对水非常敬畏,在农历七月初七,会举行祭拜水的活动,叫“祭水节”,祈求吉祥安康,消灾解难。嬉水节由“祭水节”演变而来,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每年七夕,在黎族“奥雅”(族老)的引领下,七位“仙女”手捧竹筒,来到七仙岭下的圣水潭取回寓意美好、吉祥、平安、幸福的“圣水”,这些“圣水”在嬉水节开幕式上洒向各方宾客,为人们泼洒平安与吉祥。随后,男女老少手持水枪、水瓢、水盆等工具,开启嬉水狂欢,在泼水中传递祝福。
露营、看晚霞
浪漫的海滨之约
每到夏季,晚霞频繁刷屏海南人的朋友圈。下班途中,不期而遇的漫天霞光,像是辛苦一天的彩蛋。
追晚霞,已成为海口市民葛庆的一大爱好。家住海口湾的他说,每天忙完工作后,他会从恒大海口湾出发,经万绿园,跑到云洞图书馆。“一路上,看着太阳慢慢地沉入海,霞光将海面染成金黄色,海水共长天一色,不仅身体得到放松,心情也非常愉悦。”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纷纷感慨“永远可以相信海南的日落”“海口的晚霞每天都带着惊喜”“油画般的落日不会辜负每个等待它的人”,并主动分享打卡攻略。
当暑气消散于夜雾,海南的露营文化在星辰与海浪间生长出新的维度。人们走进山海,在天幕下,在听得见浪花低喃、看得到漫天繁星的大海边,支起一顶帐篷,与亲朋好友一起,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不少露营地还提供帐篷、天幕以及烧烤设备、食材等,减轻市民游客的出行负担。比如,三亚天涯海角极玩地球营地是综艺节目《一起露营吧》的取景拍摄地,以独特的部落文化和丰富的户外活动为主题,一经推出就得到市场的认可,不到半年时间,露营地已经接待客人超过5000人次。未见露营位于琼中黎母山山间,非常适合避暑,你可以在青青草地上奔跑撒欢,还可以去山间溯溪、捞鱼,在溪水中冰上西瓜和饮料,尽享自然野趣。不仅如此,返乡创业青年结合时下的“露营热”,发展庭院经济,将自家闲置的土地改造成咖啡馆,把一杯咖啡卖到了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
本版手绘 制图/陈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