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佳琪
电影节、音乐节、村晚
光影与音符的冬日狂欢
海南的冬季文化版图上,光影与声浪在椰林间编织出奇幻场域。
每年12月,海南的“星光”总比别处更璀璨。连续举办6年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为海南岛增添了不少文艺气息,让无数电影爱好者心向往之。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浓缩于方寸之间,展现着电影如梦般的无限魔力和魅力。
电影的放映地点从电影院铺展至海岸、沙滩、泳池、山涧、绿地、城市森林等多种梦幻场地,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热带岛屿的别样风情。
在三亚马岭社区天涯小镇,观众欣赏票房与口碑俱佳的高分影片;在三亚鹿回头山顶,观众们品味不同类型喜剧带来的欢乐;影迷们漫步在阿那亚·三亚社区,平躺在清新草地上观赏文艺小众精粹之作……
当放映机的余温尚未散尽,一场场音乐的浪潮正以声波为经纬,将整座岛屿编织成共振的音箱。
2024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查理·普斯、张杰、张韶涵、林宥嘉、许嵩等国内外知名歌手陆续在海南开唱;草莓音乐节、崖州湾芒禾音乐节、澄迈漓岛音乐节等年轻化、新潮化音乐节在海南各市县落地……
冬季的海南温暖如春、花团锦簇,宜人的气候为各类音乐演出的举办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让海南成为音乐爱好者的欢乐天地。
当临近春节,精彩纷呈的村晚也为冬季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喜欢疍家文化的游客,可以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看一场疍家村晚,总能感受到疍家歌谣的柔情似水;喜爱潮流的年轻人,可以在三亚市海棠湾感受架子鼓与琼剧相互交织的奇妙乐章;想要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姿魅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的“亲加奔·村晚”活动有着最炫的民族风味。
此外,冬季海南还有各类文化节、“乌烈羊”美食节等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节庆活动。
冬至团圆饭、打糍粑
传统民俗代代传
冬至是许多海南人比较重视的节气,海南话称为“冬雪”。
“冬至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程度堪比清明节。”来自文昌的市民刘盈盈告诉记者,她会在冬至与家人们聚在一起扫墓、吃团圆饭。
海南各地的冬至美食有糯米糍粑、甜薯奶、菜包饭等。其中制作糯米糍粑是苗族同胞们独有的过节方式,海南还曾专门举办过海南苗族传统节日“舂糍粑”暨长桌宴活动,以此传承民族文化。
每年这个时候,山兰稻已经收割,一年的农事告一段落。于是,在冬至打糍粑成为了苗族同胞们祈求一年四季平安、感谢祖公庇佑、祈盼来年风调雨顺的一件大事。
在冬至前两天,全家会一起收割甘蔗,并将甘蔗熬成糖浆。待山兰糯米蒸熟放入舂桶后,便粘上甘蔗糖浆,不停舂倒直至糊状。而后将打好的糍粑倒在铺满芝麻碎末的芭蕉叶上,用小刀割出一块糍粑,均匀地摊出一个饼状。软糯的糍粑带着甘蔗糖浆的清甜,一口吃下,已然成为冬至里最满足的事情。
与冬至“北吃饺子,南吃汤圆”不同,海南不少地区还有冬至吃鸡的习俗。作为“吃鸡大户”,海南人常调侃“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海南”。他们对于鸡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白斩吃的是原味嫩滑、盐焗吃的是咸香油亮、酱油吃的是入味下饭、和椰子一起入汤吃的是鲜甜温补。
蜜瓜甜、豇豆鲜
绿色田垄谱写丰收乐章
北方寒冬之时,人们一般都停止农事活动。但是在温暖的海南岛,农事活动不曾停止脚步。据《琼州府志》记载:“南方地气暑熟,一岁田三熟,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今惟琼郡则然。”
日前,走进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白井村的蜜瓜棚内,浓密的绿色藤蔓上挂着一个个排球般大小的蜜瓜,模样可人。
中国冬种蜜瓜看海南,海南蜜瓜看乐东。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乐东蜜瓜的销量约占中国蜜瓜市场75%至80%的份额,填补了国内其他地区冬春季无蜜瓜上市的空白。乐东蜜瓜以其外形圆润、表面纹路排列细密、皮薄肉厚、香脆中带绵糯、甘甜多汁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海南冬季蔬菜版图上,豇豆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在海南三亚的一处豇豆种植基地,一条条翠绿饱满的豇豆挂在枝头,坠成绿色的“瀑布”。
豇豆是连续开花坐果的植物,采摘时常能见到下方挂果上方开花的景象。现在是豇豆收获的季节,基地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装车,运往冬季瓜菜销售点。
近年来,海南在豇豆种植方面大力推广“防虫网+”绿色防控技术,部署“万家拉网”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品相佳、质量优,成为豇豆销量高的“密码”。此外,朝天椒、黄秋葵、长茄子、冬瓜等也是海南冬季的热门瓜菜。
本版手绘 制图/陈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