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楠
3月22日,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水产种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三亚举行,院士、科研院校代表、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会聚一堂,为水产南繁种业创新发展“把脉开方”。
“2023年,我国石斑鱼养殖产量24.1万吨,目前,海南石斑鱼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提到,石斑鱼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潜力巨大的养殖鱼类。
如何推动水产种业创新?陈松林认为,应当加强名贵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研发,加大石斑鱼基因组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研发力度,创制抗病高产优质的石斑鱼突破性新品种。
作为“减肥餐”主角之一,近年来,对虾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论坛上,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刘天密指出,2023年,我省对虾产量已超过9万吨,然而,对虾产业仍面临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创新不足、缺少虾苗标准化生产体系等痛点难题。
如何破解?刘天密建议,充分利用海南自然资源和自贸港优势,建立集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于一体的亲虾繁育基地;结合海南区位优势,实现对虾全年多茬高效养殖,大幅缩短生长周期,降低能耗成本,实现产值倍增;打造“海南好虾苗”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们要建设立足三亚,服务海南自贸港,辐射全国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海水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三亚农投海洋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仁透露,2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海上保种基地建成后,将搭配一套种质资源库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保存南海水产种质资源200份,品种30种,个体不少于10万尾,充实“蓝色粮仓”。
(本报三亚3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