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子仪
“太漂亮了,都舍不得吃!”近日,在琼海市嘉积镇津可佳和树银海杂粮店,高粱椰丝粑、脆皮高粱卷、南瓜饼、玉米烙……各式各样的粗粮甜点、特色小吃令人垂涎欲滴,杂粮店内宾客满座,生意红火。这些种类丰富的杂粮美食,曾多次出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餐桌上。而它们,都出自一人之手——李克。
作为津可佳和树银海杂粮店的一位杂粮厨师,李克是土生土长的琼海人。1992年步入社会后,他曾长期从事中式点心制作工作。2008年,为了照顾家人,在海口工作多年的他返回琼海,开始在杂粮店上班。
“杂粮,对每个琼海人来说都不陌生。”在李克看来,杂粮是热爱生活的琼海人钻研美食的结晶,当地人就地取材,在传统粗粮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带有琼海印记的特色美食。
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杂粮糕点师傅,李克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已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十余年。每年年会期间,他都会为与会的中外嘉宾精心准备具有琼海特色的杂粮糕点。
在琳琅满目的杂粮糕点中,杂粮粑无疑是其中的“人气王”。这种用糯米粉裹馅制成的小吃,一般包裹着椰丝等馅料。每天早上,在和树银海杂粮店的后厨里,李克都会制作杂粮粑,他熟练地将色彩艳丽的果蔬汁加入糯米团中,揉匀后裹入馅料,一个个形状饱满、香气四溢的琼海杂粮粑就初具雏形了。
“虽然我们从事餐饮服务保障工作的人员,很少和年会嘉宾直接接触,但我们做的每一份餐食,都十分用心。”李克介绍,传统的琼海杂粮粑色泽单一,他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尝试加入火龙果汁、斑斓汁等天然果蔬汁,赋予杂粮粑更多彩的外观,使其“好吃又好看”。
如今,杂粮粑已是多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老面孔”,每年都获得不少中外嘉宾的青睐。它的主要特点是软糯香甜,食用后口齿留香。
除了杂粮粑,李克和同事制作的姜丝鸡屎藤粑仔也曾登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餐桌。鸡屎藤粑仔,也是琼海的人气美食。李克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琼海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鸡屎藤粑仔,每年农历六月底至七月初,当地人要吃鸡屎藤粑仔汤。“夏天,一碗冰镇椰奶鸡屎藤粑仔,凉爽可口,到了冬天,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姜丝鸡屎藤粑仔,暖胃暖心。”
李克传承传统鸡屎藤粑仔制作工艺,去年在琼海有关部门举办的寻找守艺人活动中获得了“鸡屎藤粿仔最美守艺人”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琼海有超过200种杂粮小吃。今年,津可佳将按照既定安排,把杂粮糕、清补凉、芒果肠粉、酥饼、老盐饮品等端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餐桌。其中,酥饼是李克去年研发的杂粮新品种,将首次在年会餐桌上亮相。
李克介绍,制作杂粮酥饼,是对传统中式酥饼进行的一次本土化创新尝试,具体做法是:在馅中融入具有海南特色的椰丝和莲蓉,既保留传统酥饼的酥脆口感,又增添了海南风味。“相信会给与会嘉宾带来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美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做好每一份杂粮美食,就是我对年会的支持。”李克说,希望琼海的杂粮美食能借助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国际性平台逐步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品尝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