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一人一斗笠,曼妙舞姿传递军民鱼水情;足尖留余韵,举手投足间尽显柔美与力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万泉河时而柔美静谧、时而波澜壮阔的景象跃然台上。
日前,在中央芭蕾舞团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回娘家”海南驻场演出启动仪式上,琼海市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以舞蹈《万泉河》开场。“非常精彩!”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大师助理余波感慨道。
一场展演活动,展现出海南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背后是我省大力推进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理念。
今年2月,省教育厅印发《海南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以美育浸润学校,营造浓郁的校园美育氛围,打造积极向上、文明雅致、突出海南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美育浸润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校园良好生态逐渐形成。
营造美的氛围
打造本土特色美育课程
悠扬的曲调穿透走廊,教室内,学生们正跟着教师摆开架势:左手虚搭腰间,右手兰花指轻翘,脚尖微微踮起,颜色各异的水袖翻出一朵朵浪花。
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每周四下午的琼剧社校本课上,该校琼剧社负责人周昱穿梭在学生之间,不时托起他们的手腕讲解琼剧动作,“引导这些‘小戏骨’了解和学习琼剧,才能让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海南地方剧种得到更好传承”。
周昱介绍,该校琼剧社创办于2017年,课程内容包括学习琼剧的唱腔、表演动作和戏谱等,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琼剧的基本知识和表演动作,感受海南传统文化魅力。
据了解,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该校坚持因材施教,在琼剧节目编排上不仅有简单的“武场”展示,还有各种行当的“文场”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可能发挥每位学生的戏曲表演特长,激发他们对琼剧表演的学习兴趣。
“琼剧的唱腔很优美,我很喜欢。在家里,我常常给爸爸妈妈演唱琼剧选段,还会教妹妹唱两句。”一谈到琼剧,该校六年级学生齐璨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今年12岁的她,经过两年的琼剧社学习,如今已是该校小有名气的“花旦”。她参演的节目还获得了2024年海口市中小学师生“青椰”艺术节戏剧表演二等奖。
“美育不是空中楼阁,关键要找到在地文化的锚点。”在周昱看来,当学生们深入学习琼剧并了解其文化内涵后,将对本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文化自信。
近年来,随着“琼剧进校园”活动的不断推进,我省多所中小学校学生与琼剧结缘。学校通过琼剧教学、戏曲培训、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孕育了类似齐璨这样的琼剧“演员胚子”。
下一步,我省还将持续开展“椰苗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师资培训、共建美育特色校园文化、美育展演等方式持续帮扶我省美育教育薄弱市县、学校,围绕黎族、苗族歌舞和黎族织锦等打造海南民族传统艺术特色学校美育项目,推出一批优质美育资源和典型案例。同时,举办省、市县、学校“3+N”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美育赛事,推动学校艺术展演“面向人人”,让“人人皆美”的氛围日益浓厚。
领略美的魅力
积极探索美育实践路径
在海口市港湾小学综合楼三楼,数十米长的走廊被布置成穿越时空的“小小博物馆”,形态各异的青铜器模型被摆放在两侧展柜上,诉说着千年文化的辉煌。
2023年,海口市港湾小学开设“文明之光——青铜古韵”艺术工作坊校本课程,利用黏土、油墨等材料开展青铜文化主题学习,将美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们分别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领域开展艺术实践,将青铜主题文化整合为课程大单元教学内容。”海口市港湾小学教师蒙妃介绍,该校一二年级学生学习青铜版画绘画,三年级学生学习水墨青铜课程,四年级学生学习青铜画册设计,五年级学生学习制作黏土青铜,六年级学生学习青铜素描创作。
特色十足的青铜课程,让课本里的文物变得可感可知,极大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青铜胸章、青铜浮雕……一件件带有温度与思考的手工作品,将校园装点得古色古香。“老师曾对我们说,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它、传播它、发扬它。希望通过校本课程学习,我们都能成为青铜器文化的小小传承人。”该校四年级学生邓易说。
当特色课堂与古代文明产生共振,折射出我省探索美育浸润育人模式的新趋向——美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扎根于泥土、绽放在校园的生动实践。
从品味诗意人生的全省大中小学生诵读“东坡诗词”大赛到传承非遗技艺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再到实施美育帮扶的“椰苗美育行动计划”,一场场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在全省各地铺展开来。
结合当地特色,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创新开展课桌操活动,在课桌操动作编排中融入古诗词、舞蹈、武术等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体育与美育学科的融合。此外,该校还结合《久久不见久久见》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让学生在艺术浸润中感受家乡之美。
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美育组组长王强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该校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原来课桌不仅是书写的工具,也能成为翩翩起舞的展台。”下一步,该校将持续深化课桌操的“美育+”探索,开发红色主题操、国际文化操等新形式的课桌操。
奔赴美的舞台
“多彩艺术”品牌走向世界
提起琼海市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不少人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一名“半路出家”的农村美术代课教师,25年间带领300多名农村学子“舞”进全国各大知名艺术院校,斩获近百个国内外舞蹈比赛奖项。
这名教师就是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团长、创始人颜业岸。在他看来,传奇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与付出。“能够用舞蹈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点燃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光荣、很幸福的事。”颜业岸说。
这些年来,由颜业岸编排并指导学生们表演的《边关沉月》《一片羽毛》《南海潮》《甲午海魂》等舞蹈节目,不仅在国内外众多舞蹈比赛中斩获桂冠,还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和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他们舞动的身影还出现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联合国总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舞蹈的魅力。
“舞蹈是另一种国际化语言,我们用舞蹈对话,因舞蹈结缘,并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成员陈翊赫说。
同样走出国门的,还有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2024年5月,该合唱团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活动,与巴黎宝丽声童声合唱团同台献唱,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那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表演,登台时还有点紧张。但是,看到台下观众对我们穿的黎锦服饰表示赞美时,我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成员王茹涵说。
跨越山海,舞步翩跹绽放东方神韵;叩开大门,音符跃动奏响华夏强音。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美培元”,培育本土“多彩艺术”品牌,开创本土艺术特色项目,架起艺术教育交流合作的国际桥梁。
从顶层设计的“大处着眼”,到实践活动的“小处着手”,再到文化品牌的“高处绽放”,海南美育教育走出了一条“美育浸润、向美而行”的特色之路。在这里,美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创新能力的激发。
当琼剧唱腔回荡在各大剧院,当黎锦纹样闪耀于国际秀场,当海岛少年的画笔描绘出自贸港的壮阔蓝图,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幅以美育人的画卷未来将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