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东屿岛上的“零碳方程式”
  近日,在东屿岛上的“绿动创趣坊”低碳体验展区,与会人员体验减碳骑行。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三月二十六日,东屿岛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在充电站充电。

  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三月二十六日,东屿岛上,花朵风机在运转。

  海南日报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3月27日上午,清晨的东屿岛舒爽怡人。央视主持人王言跨上停放在新闻中心前的一辆健身单车,脚踩车轮转动,他放在车头上的手机屏幕亮起,电量百分比开始缓慢攀升。

  8分30秒后,1%的绿电注入手机——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字,却是博鳌零碳示范区向世界提交的碳中和答卷上,一个生动的注脚。

  “我们设计的不是实验室里的理想模型,而是要让每个技术细节都能落地生根。”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胡耀文说,“零碳方程式”正在被重新定义,“100-21-74-4-1=0”的精准运算,就是博鳌碳中和的密码。

  把“100”看作是碳排放的总量,零碳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21”。在博鳌亚洲论坛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上,覆盖着一片片“黑叶子”,这是能发电的光伏板。从空中俯瞰整座东屿岛,无论是论坛会议中心,还是周边的酒店,甚至是停车场的车棚上都密密麻麻地长满“黑叶子”。一块块光伏板凑成全岛光伏模式,让这里的碳排放降低了21%。

  “-74”。在东屿岛周边,有330亩的蔬菜棚上也都满满当当地安装了光伏板,形成了下面种菜、上面发电的农光互补模式。这里每天的发电量能达到七八万度,一年下来,就有将近2800万度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送到东屿岛。博鳌碳排放再降74%。

  “-4”。节能也是零碳的重要一环。东屿岛上的建筑经过绿色化改造,用上了隔热效果的一体化墙面,夏天即使不开空调也挺凉快。就连会务酒店的厨房里,燃气灶也换成了电磁炉。博鳌碳排放再降4%。

  最后的“-1”在哪?答案就在东屿岛来来往往的车辆船舶中。中远海运博鳌公司零碳工程师罗虎介绍,“我们把岛内的自有车辆全部换成了新能源车,船舶换成电动船舶,在草坪机械方面全部完成了电气化改造,使得示范区电气化率达到100%,最终实现‘零碳’的目标。”

  在这片190.75公顷的生态岛屿上,光伏地砖在游人的步履间收集阳光,海风吹动花朵风机一天能产4度电,建筑外墙的光伏板也像绿植一样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碳交易”……绿色低碳无处不在,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自然地融入环境里。

  夜幕降临时,东屿岛开启了另一种能量模式。储能电站将白天盈余的“绿电”注入电网,花朵风机开始捕捉夜风的动能。在这座永不休眠的生态实验室里,人类用100%的智慧与诚意,解出这道让碳排放归零的方程式。(本报博鳌3月27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特别报道
   第003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特别报道·聚焦
   第004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特别报道·问道
   第005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特别报道·综合
   第006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特别报道·影像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澄迈新发展
   第009版:专题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感受零碳生活 开启绿色未来
明年可在海南生产绿氢
携央企生态环保品牌赋能海南“向绿图强”
东屿岛上的“零碳方程式”
海南可探索氢氨醇等 清洁能源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