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09年10月09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969年4月1日,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将原海南农垦机关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全部划归生产建设兵团领导管理
兵团农垦,战天斗地掀高潮
  ← 兵团战士在卡车上的合影。
  ← 兵团宣传队员合影。
  兵团战士进行武装训练。 本报记者孙乐明翻拍
  ↑ 兵团战士劳动间歇。   (本栏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梁步宁翻拍)
本报记者  孙乐明   通讯员  梁步宁   在海南农垦57年的发展历史中,管理体制几经改变。其中1969年到1974年的5年中,就是颇具时代特征的兵团时期。   兵团时期的海南农垦,虽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深刻时代烙印,但由于大量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加入,加上对开荒种胶和生产管理的重视,因此也成为海南农垦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老照片折射时代风采   这是当时兵团五师九团(今红光农场,见右图)武装连战士,在练兵场练兵的场面。男战士个个尽显威武,女战士也是英姿飒爽。   当时,每个团都配备有一个武装连。武装连既要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也要参加生产劳动,而且在生产中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成为尖兵和先锋。   图片中的女民兵正在训练。她们把当年兵团战士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演绎得淋漓尽致。   另几张图片,都是兵团五师九团的宣传队员,他们或是在演出之余,或是在劳动间歇,在车上、在田边、在河旁,留下这些精彩的瞬间,是那个年代人们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虽然已过去近40年了,照片中的男女主角也都天南海北、物是人非,但西联农场工会副主席王昌发,看到五师九团宣传队员的三张照片,还是非常激动。他甚至认出其中的好几个人:下排第一张照片中,坐在车头最前面的,是团里的政治处干事叶振清。第二张最左面的,是宣传队指导员赖厚贤。第三张前面中间帽子上有五角星的,是政治处干事,姓郑,而且他是现役军人。   “那个年代是轰轰烈烈的年代,也是大家人生中不能抹去的难忘岁月,值得怀念的事情非常多。”王昌发一边打量着照片,一边满怀感触。   海南农垦进入兵团时代   1969年4月1日,鉴于当时海南处在国防前沿以及备战形势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将原海南农垦机关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全部划归生产建设兵团领导管理。从此,海南农垦进入兵团体制时代。   当时,兵团下辖9个师,其中海南有6个师95个团和一个独立营。另外3个师,则在广东的湛江。   现在的海南省农垦总局的办公楼,就是当年的兵团司令部所在地。   几乎与此同时,从1968年到1971年,以广东为主、来自全国各地近9万名知识青年和社会青年,充实到海南农垦,加入到农垦建设队伍。他们是继部队转业官兵和知识分子之后,海南农垦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又一生力军,并成为海南农垦移民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   今年56岁的王昌发,1969年参加工作,当时正好赶上了兵团的初创期。以后5年的兵团时期,他都亲身经历。   16岁的他,第一个岗位是被分配到建筑队,参加的第一个工程是建设团部礼堂。不久,他又被派到西联农场五星作业区的光明湾队,主要任务是开荒。   “那时候开荒的任务很艰巨,要打石头,要轮大锤,是8磅重的大锤。”王昌发说,教他打石头的许师傅,如今还健在。他记得很清楚,手磨破了,腰扭伤了,仍然不叫苦叫累,因为大家都不甘心落后。   现在的农场橡胶林段几乎都是平坦的,但当时却是一片片荒山,一棵棵大树。他们硬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开出了大片林段。王昌发忘不掉,没有路,要爆破开路,然后用推土机推平。当时开推土机的师傅姓李,大家都叫他“李司令”,因为无论什么困难,只要他的推土机一到,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那时候大家一律住在茅草屋里,与女队员也是同一个门进去,然后里面再分割成两个屋子,有20多人住在一起。不时会有猴子到食堂去偷东西吃,大家就去赶。建设苗圃的时候,他们看到河对岸有猴子在抓着树藤荡秋千。晚上,有一种鸟叫声很可怕,还有野猪、蛇和黄出没。吃饭时吃不饱,就配番薯干吃。由于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他们还在业余时间到河里放网抓鱼吃。有一天,一只黄被吓得从河对岸游过来,正好被他们逮住,改善了生活。   1970年,王昌发被分到武装连。那时候是叫武装战备值班连,选的全是身体壮实、表现积极的年轻人,也发军装和枪,搞军事训练,他因此很自豪。但武装连干的都是重任务的苦差事,专门攻克生产上的难关,王昌发得到更多锻炼。   王昌发说,那时每个团都有一些现役军人。武装连有3个步兵排和1个炮兵排,有六0迫击炮。每人发一杆枪,副班长以上发冲锋枪,既要学习军事条例,也安排政治学习。后来他当了3排9班副班长,也挎上冲锋枪。   1970年,开始有大量知识青年陆续来到。大家又跟知青学到不少文化知识,文体活动也丰富起来。从1973年开始,兵团的军事化色彩渐渐淡化,训练时按民兵的办法和标准执行,并开始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生产。   王昌发说,在武装连期间,他参加过作战演习,还学到很多东西,增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些在兵团时期历练出来的好作风,一直影响到他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兵团时期完成诸多艰巨任务   由于兵团时期的5年时间,正是“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所以当时兵团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   省农垦总局工会调研员蔡耀雄,当年也是武装连队员,而且参加过三江农场围海造田大会战。他列举了兵团时期的几件大事:开荒种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各种大会战。他说,兵团时期是海南农垦橡胶面积扩大最快的时期之一,正是靠大兵团作战,才完成了开荒任务,为海南农垦今天的390多万亩天然橡胶基地,打下良好基础。如今凡山区的橡胶林段,都有整齐漂亮的环山行围绕,也大都是那个年代修筑的。   可以说,兵团时期完成了平时不能完成的许多艰巨任务和巨大工程。   另一方面,兵团时期的军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遏制和避免了武斗的发生。西华农场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发生严重的武斗事件。兵团建立后,还专门发布布告,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在海南农垦干休所,一位原西华农场的老军垦,回忆起兵团时期的人和事,格外感慨。这位姓陈的老人说,1969年4月,西华农场编为第五师第二团,团机关还设有司令部、政治处、生产处、后勤处,原来的生产队依次改为二团的某某连。   兵团时期,掀起了垦荒植胶大高潮,并大搞居民点建设。但由于当时领导在植胶上重种植轻抚管,割胶生产上重产量轻管养的行为,造成农场橡胶中小苗荒芜,小苗增长率、保苗率锐减。   蔡耀雄说,围海造田也是兵团时期的壮举。虽然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围海造田并不符合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而且没有达到造田产粮的目的,但那时集中力量搞大会战的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1974年6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生产建设兵团移交给广东省委领导,恢复农垦体制。为此,运行了5年的兵团体制宣告结束。   当年10月1日,移交工作结束,在海南岛上同时成立了广东省海南农垦局和广东省通什农垦局。海南农垦局总部仍在海口,通什农垦局总部设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   5年的兵团时期虽然不长,但留给后人的,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和道不完的情怀。   (本报海口10月8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向脏乱差开战!
   第004版:人民海南60年
   第005版:综 合
   第006版:综 合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世界新闻
   第010版:体育新闻
   第011版:IT·家电
   第012版:娱乐新闻
兵团农垦,战天斗地掀高潮
黄竹美亭决战,敌人彻底溃败
胜利来之不易 今天更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