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海南本轮疫情发生后,在抗击疫情一线,处处可见海南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身影。该院成立了三亚核酸应急采样队临时党支部,筑牢战疫“红色堡垒”。队员们不畏骄阳和风雨,辗转在各个抗疫一线阵地间。
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开设互联网门诊……始终坚持公立性的主导作用,省人民医院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积极投入疫情防控一线等重大社会公共事务保障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
与此同时,近年来,海南省人民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医院综合改革,大力推动特色专科和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为海南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助推实现“大病不出岛”,全面提升患者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扛担当 强化公益责任使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公立医院承担着民生事业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的双重职责。办好公立医院,坚持公立医院姓“公”,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确保公益性的基本属性不变。
在向着医学高地迈进的过程中,省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公立性的主导作用,着力打造具有医疗攻关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于一体的医院。
“抗疫”是海南省人民医院的头等大事。省人民医院努力找到疫情防控与医疗保障服务的平衡点,“一手撑伞”的同时“一手干活”。“在做好疫情防控下,务必要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姜鸿彦说,对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都必须救治,须臾不停歇,一刻不懈怠。
为了满足急危重症、新生儿及孕产妇救治需求,8月15日省人民医院开设了急诊第二诊区,主要接诊对象为不符合第一急诊区的急诊患者。开设当天便接诊了58名急诊患者,为3名急危重症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
来自海口的癫痫患者林女士长期依靠药物维持,原本计划本周来医院复诊,但因为疫情不能如期到院复查。幸好得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门诊,解了林女士的燃眉之急。
“复诊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把相应的结果发给医生看,医生调整用药,在线上给患者开具处方,药物便可以寄到患者家里。”省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王琳介绍,互联网门诊通过在线咨询,成为患者和医生的链接渠道,医生问诊之后通过开具医嘱和处方,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方式可以实现送药到家,实现线上就诊闭环。
在抗击疫情一线也处处可见省医人的身影。为坚决阻断新冠疫情传播,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该院领导班子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重新调整了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每日召开新冠疫情例会,听取各工作小组情况汇报,对疫情形势进行研判分析,坚决果断迅速控制本轮疫情,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障医疗安全。
在抗疫一线的战斗中,海南省人民医院成立了三亚核酸应急采样队临时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攻坚克难,筑牢战疫“红色堡垒”。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队员们不畏骄阳与风雨,辗转在各个抗疫一线阵地间,以实际行动彰显省人民医院的责任和担当。
今年第二届消博会期间,省人民医院特别抽调了急诊、心内、骨科等骨干医护人员,在展会现场设置现场医疗站,负责区域内参展人员的现场医疗保障。另设置专家组每日到各个展馆巡馆,提供现场医疗指导、技术支持及中英双语服务。作为消博会的后备保障医院,院内还成立了院内医疗保障组,承担起消博会参会工作人员在医院的门急诊、住院等医疗救治工作。
添后劲 学科建设全面发力
公立医院是海南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主体,办好公立医院既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今年7月,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再次助力下,海南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团队为73岁的曾先生实施结直肠癌NOSES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让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如虎添翼,手术更加微创化、精准化。手术4天后曾先生便顺利出院。
目前,肛肠外科已为多个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施行机器人手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根治手术已不再是“禁区”。自2020年独立完成省内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已开展了420例手术,成为海南省人民医院学科建设高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1年2月1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海南省人民医院综合改革方案》,省人民医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改革的部署,挂图作战、按表推进,推动全面改革开放生机勃勃,综合改革顺利开局、蓬勃展开。
方案实施以来,省人民医院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实现“一总量四自主”(人员总量,自主内设机构、自主招聘、自主评聘、自主绩效分配),制度集成创新不断加快,医院运行效率明显加快。
“省委省政府以自贸港发展为立足点,高标准定位医院战略目标,将省人民医院打造成为与高水平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目标相匹配相适应的医学新高地。”姜鸿彦表示。
锚定这一目标,省人民医院持续发力,以“七大中心、两大基地”建设为根本,以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科学、肿瘤疾病、肾脏疾病等学科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打造重症、麻醉、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等平台专科建设,强化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
目前,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审,16个学科(器官系统疾病中心6个学科,优势学科3个,培育学科5个,扶持学科2个)成为指定建设学科,其中肾脏疾病中心已获批;经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省人民医院取得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
获得国家肝肾移植资质证书后,2021年12月1日医院完成第一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
“如果不做肝移植,没有更好的办法延长生命。”海南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负责人朱晓丹教授回忆道,患者因为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慢性肝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而通过肝移植,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海南省人民医院书写生命奇迹。
此外,省人民医院还围绕区域重点疾病,加大特色专科和优势学科建设力度,坚持“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方向,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及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同时打造康养、保健、传统医学相关的特色专科,提升医院满足群众多方面健康需求的能力。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机遇窗口下,省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运营博鳌研究型医院,推动医院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努力打造学科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迄今为止,在乐城院区获批特许药械项目25项,开展真实世界研究3项。其中完成麦默通“锐妍”双向真空辅助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的全球首例手术,完成急性髓系白血病特药吉瑞替尼等20例全国首例应用。
抓服务 医疗服务质效双升
医疗服务既关乎民生,也关乎营商环境。省人民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下大力气狠抓医疗服务,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服务效率全面提升。
目前,省人民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已全面实现门诊及住院医疗电子票据上线服务、门诊慢病医保线上审核、门诊核酸检测线上预约,推广应用9种线上挂号方式以及线上7种支付渠道,提高门诊预约诊疗率、方便患者支付,显著减少患者等候时间。2021年,省人民医院全院平均预约诊疗率达70.84%,全院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为22.44分钟。
省人民医院还应用信息技术完成了门诊信息查询、排队提醒、门诊医嘱电子签名、院内导航等便民信息产品的开发应用,全面实现门诊及住院医疗电子票据上线服务,实现全国范围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大门诊医保结算业务,增加退款渠道,强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全病程管理,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6月30日,海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正式上线,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疾病的出院患者提供上门优质护理服务。家住海口市龙华区的胡先生通过海南省人民医院小程序下单预约上门护理服务,很快就收到了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电话。经过沟通确认服务需求和情况后,护士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胡先生家中为其孩子提供了输液港维护的上门服务。“护士上门服务,省去了我们外出、挂号、排队等繁琐的程序。除了维护导管,还指导了很多平时照护时的知识与技巧,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方便。”胡先生说。
围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工作特点,海南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包括出诊流程、出诊护士资质准入管理、服务评价考核、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服务管理体系。在探索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可推广意义的公立医院自主运营管理模式。截至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已开展24单服务。
结合老年人就医特性,省人民医院还设置了一站式老年人就医服务中心,集中设置老年人就诊区域,安排专人导医,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切实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设置门诊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集中解决群众就医问题,简化检查、住院流程。目前入院办理时间由原来平均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常规入院检验、彩超、心电图、CT平扫由原来1-2天缩短至24小时内一站式完成。CT/MR增强由原来3-9天平均缩短至3天。
今年年初,海南省人民医院以科技驱动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开展基于“区块链+卫生健康”国家创新应用试点。通过数字医师身份认证平台、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药品溯源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提供健康医疗大数据可信存储、合规分享和数据全流程可溯源,从而赋能海南省人民医院综合改革,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板。
以人为本,以五新四全为愿景,以四个再造为牵引,海南省人民医院正构建未来智慧医院,实现“75443”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实现“三无、四化”体系,全面建成智慧医院, 以智慧医院标准为依托,开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全新诊疗模式,实现医疗信息协同共享, 构建全人全程可及连贯的服务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
姜鸿彦表示,医院将继续紧扣综改方案,结合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在人才引培、学科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向继续发力,推动全院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疗法研究及应用,努力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让改革红利更好惠及全省人民。
(撰文/元宇 冯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