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2月18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隆平生物科研团队——
在希望的田野培育农业“芯”
在生物育种科研基地,隆平生物科研团队科研人员正在为玉米进行授粉。本报记者 刘杰 摄

  ■ 本报记者 刘杰

  一株、两株……小心翼翼地拿起镊子,将培苗皿中的玉米幼苗夹起,缓缓移动,转移到空间更大的出根罐中。当一株幼苗安全“着陆”,科研人员李涛随即开始了第二株幼苗的出苗工作。

  2月15日,大年初六,走进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生物)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作为2020年首批入驻崖州湾科技城的生物技术高新企业,隆平生物科研团队利用三亚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育种的气候条件,攻关玉米、大豆等主粮作物生物育种的关键“芯片”技术。

  “90后”李涛是隆平生物科研团队的老将,负责幼苗筛选、出苗等工作。春节期间,他几乎每天有10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幼苗长到七八厘米时,就需要出苗了,不然空间太小,没办法长大。我今天上午需要完成100多株幼苗的出苗工作。”李涛告诉记者,后续他们还要对幼苗进行各项检测和筛选,优中选优,确认合格后交由同事在试验田播种。

  “每年春节都是我们生物育种人最忙的时候。因为春节期间正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实验室的工作也不能停。所以我们90%的员工都会坚守岗位。我也和大家一起选择在实验室或者试验田过年。”隆平生物总经理、科研团队带头人吕玉平感慨道,大家都斗志昂扬,信心满满,奋战在生物育种一线。

  当天11时,吕玉平来到距离研发实验室10公里外的生物育种科研基地,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为玉米进行人工授粉。烈日当空,不一会儿,他的衣服便湿透了,脸上挂满汗珠。“我们研发的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去年杂交的玉米品种有300多个,今年数量达到了900多个!”望着60亩玉米迎风成长,吕玉平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深耕生物育种研发五年,隆平生物的规模由最初创业团队不足10人到现在发展到130多人,估值超过40亿元,共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84项。值得一提的是,隆平生物科研团队在国内首创了多基因分子叠加复合性状产品研发,突破了多项技术难关,在2024年初获得了农业农村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我们今年将继续拓展与下游种业公司的合作,力求使隆平生物多基因分子叠加复合性状的‘芯片’植入更多推广品种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同时配合我们自主研发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确保首批转育完成品种高质量交付,为助力种业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吕玉平激动地说。

  (本报三亚2月17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关注春运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自贸港影像志·地理海南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振奋龙马精神 拼搏实干争春
为了逐梦苍穹全员冲刺跑
在希望的田野培育农业“芯”
干劲“满格”加快建设防波堤
不打烊的假期留人更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