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去年在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这一重大论断,此后又在几次重要场合进行深入阐释。这次两会,总书记进一步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比如,坚持重点论,抓住牛鼻子和主攻方向,紧扣创新这一“核心要素”,要求“掌握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又如,坚持两点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连续两天“下团组”都叮嘱同样一句话:“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从这些深邃的思考、生动的论述中,我们不难领悟到贯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
事实上,纵观10多年来的全国两会,正是通过这一国家重要议政殿堂,一系列极富远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人民领袖同代表委员的深入互动中酝酿、提出、完善、成熟。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来共同完成。”
知之弥深,行之愈笃。
2023年7月赴江苏考察,在南瑞集团的生产车间里,面对朝气蓬勃的企业员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勉励:“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在苏州平江路,同苏绣传承人交流时,总书记感慨地说:“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立志高远、脚踏实地,沉心定气、久久为功,致广大而尽精微,个人成才如此,国家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现场聆听代表委员们的发言,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这样的“韧性、耐心和定力”——
来自东南大学的崔铁军代表告诉总书记,自己37年来就潜心钻研两件事:一是研制自主可控的专用电磁软件,二是完全在国内完成的电磁超材料。
他头发已经花白,依然豪情满怀:“我今年59岁,正是做科研的壮年,我将坚持战斗在科研一线。”
在博物馆工作了35年的宋燕代表说:“将践行‘择一业终一生’的文博初心,当好历史文物的守护者、文化传承的接力者。”
政协联组会上,谈及这些年抓生态环保的宝贵经验,总书记语气坚定:“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解决一点是一点。”“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
“我是崇尚行动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守的原则。
无论风吹浪打,风雨无阻前行,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这是最朴素的成事之道。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迎着全国人大代表们的目光,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东大厅的墙壁上,两幅毛泽东主席诗词书法作品格外醒目。其中一幅的第一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另一幅的最后一句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信心和力量来自人民。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