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21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稻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建言海南——
做好“水稻+”文章 拓宽新“稻”路

  本报三亚3月20日电 (记者徐慧玲)海南如何发挥优势,走出种业振兴新“稻路”?3月19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研讨会之一——水稻种子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在三亚举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水稻育种研发,共推水稻应用技术,共享稻米新成果。

  “充分挖掘我国水稻单产潜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说,自2004年来,我国水稻大面积平均单产明显提高。从2017年单产突破470公斤/亩,近几年单产都稳定在470公斤/亩左右,虽在全世界处于较高产量水平,但还存在着较大的增产潜力。

  张洪程建议,可以通过鉴选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性好的品种、合理选用栽培方式、精确培育壮秧以及精细整地、精确栽插等途径挖潜提产。

  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光温条件,海南成为我国重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大本营”,国内大部分优质大米均在南繁加代。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先后进行杂交水稻一年三季亩产4000斤、再生稻示范试验等增产试验,还在盐碱地进行海水稻南繁加代、示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海水稻是我国努力培育新品种的大方向之一,提高海水稻耐盐水平、扩大种植面积是增加我国粮食总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艾治勇说,目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已初步建成精准鉴定平台及育种基地,成为集基础研究、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品种鉴定、示范推广、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耐盐碱水稻科研基地,是支撑我国耐盐碱水稻研究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

  “全国80%以上的水稻品种经过南繁选育。”海南省种子总站站长邱军说,然而在海南,水稻生产以家庭自给自足为主,商品化、品牌化开发不足;优质稻占比小,特色专用稻少量种植,优质化率低。

  邱军介绍,为筛选出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质米、高端米,2019年海南启动“海南好米”评选。连续举办5届评选活动,根据外观、品质、食味等(第三届开始增加田间种植环节)鉴评,24个品种获得金奖品种称号。

  经过5年的评选、推广,“海南好米”从品牌建设到市场开发,均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海南好米”产业链发展未形成有效合力、品牌认知度不高等问题。

  “应该培育出更多适宜海南种植、符合海南市场需求的高产稳产、优质绿色、特色专用品种,打牢‘海南好米’品牌发展基础。”邱军建议。

  张洪程也建议,一方面,海南应加大“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推进“海南好米”品牌建设。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水稻研学等业态,大力做好“水稻+”文章,不断拓宽一三产融合发展的新“稻”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本省新闻关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
   第005版:广告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2322个新品亮相地展
做好“水稻+”文章 拓宽新“稻”路
强化科技支撑 丰盈“蓝色粮仓”
建强南繁硅谷 筑牢粮安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