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05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光逐热,崛起种业振兴高地

  上接A01版

  育种家们年复一年辛勤奔波、扎根热土,选育出的一粒粒良种,已由过去的粮食作物育种为主,向棉麻、油料、薯类、水果、蔬菜、花卉、药材等多领域拓展,增添着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种业链条加快形成

  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是一座曾专注种植豆角、茄子、青瓜“老三样”的村庄,近两年却种起了彩虹西瓜。原来,该村牵手崖州琼崖农业公司和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由村集体和公司出地、出设施、出人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出种子和技术,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合力种植“美颜”“满月”“玉琢”等西瓜新品种。

  对徐志红来说,令她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选育出的西瓜新品种种在了海南的农田里。“一个新品种,只有推广种植,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徐志红说,除了崖城村,这些西瓜新品种还在三亚长山村、梅山村、那受村等地试种,经济效益良好。

  近年来,在贴近市场需求,选育出一大批农作物新品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海南积极探索改变长期形成的“两头在外,中间在琼”的传统南繁模式,推动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介绍,三亚立足资源禀赋,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在“首引、首育、首种、首推”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快实现南繁科研成果本地转化,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

  放眼全省,海南积极推进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让更多的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饭”。

  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3月17日,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智慧南繁CRO综合服务平台启用。该平台将联通三亚、乐东、陵水三地的南繁服务资源并在线上集中展示,实现南繁服务信息资源集聚化、平台化、统一化。

  伴随海南在全国首创的南繁种业CRO产业的推行、完善,破解了南繁科研人员不来海南,就没办法保障南繁育种持续性的难题。“以前,南繁科研人员每年定期来海南南繁,从找地到育种都要亲力亲为,投入的成本比较大。但在CRO模式下,科研人员可直接从公开种质资源库中选择材料,将育种工作全部委托给当地机构,不仅可缩短育种时间,投入也相对少些。”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锋说。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海南正依托政策、制度集成创新等优势,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打造成为服务全国的用地稳定、运行顺畅、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科研育种平台,为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打下扎实基础。

  如今,海南已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建设南繁科技城及专家住宿、科研、生活等设施配套服务区,建成新品种测试实验室、种子质量认证实验室、植物检疫技术研发实验室等一批南繁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南繁硅谷”雏形已显。

  就在不久前,《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根据规划,南繁硅谷建设分为两阶段目标。到2025年,国家南繁硅谷产业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态势初步形成,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营商环境大幅优化,科技攻关成果显现,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追光逐热、共育良种,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南繁硅谷将如期实现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宏伟目标。

  (本报三亚4月4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3版:中国新闻
   第004版:世界新闻
全省清明祭扫工作平稳有序
“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主题展览暨专题音乐党课在三沙举办
五指山举行2024年清明祭英烈活动
海南海警局开展海上祭英烈活动
追光逐热,崛起种业振兴高地
我省教育系统推动学法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海口社会福利院标准化试点项目入选国家级典型
盛会临近 气氛渐浓
《三亚老归侨口述史》编撰项目启动
三亚集中曝光14家火灾隐患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