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作“肥”,老果园长出产业新果

  ■ 本报记者 黄媛艳

  四根钢管支架围着树体周边牢牢扎入地里,支撑起顶方的“十”字造型,四根灯管依序架设。4月17日,三亚市海棠区升昌村白石岭下的游龙芒果基地内,“头”顶紫外线灯管的芒果树正畅快地吸收着来自大自然的太阳光和科研人员额外补充的UV-B型紫外光。

  这些芒果树之所以被特殊照顾,是由于果园主游泽锦与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科研人员共同开展芒果品质试验。这630亩芒果基地有着40余年的种植历史,是我省较早的芒果园。打破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思维,让科技“植入”农业生产,用新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种植户携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入园高校开启了多样探索,老果园有了新变化。

  模拟光照逆境,研究团队开展了前瞻性研究。果园的试验地里,阳光普照时,紫外线灯开始工作;夜深人静时,紫外线灯自动关闭。

  “经过多年实验,我们发现增强UV-B型紫外光处理的贵妃芒树,可以提早至少一周上市,芒果的果肉多酚、类黄酮含量明显提高,品质提升的早熟芒果有效帮助农户开拓市场。”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教授周开兵透露,该团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正在开发农用的紫外线壁灯,降低设备投入成本,让新技术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助力海南芒果产业高效发展。

  “传统农业没有科技‘赋能’,很难参与市场竞争。”游泽锦列了一组数字,市场上同品种的芒果,普遍销售每斤4元,而高端市场却能卖出47元的高价,差距主要在于品质。

  要想芒果品质好,科技加持少不了。43年的芒果老树旁,如今多了田间监测点,精确监测果园病虫害,农户因策科学施药防治,绿色农业有了新抓手;用好本地芒果种质资源,改良推广新品种,催花早熟等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应用,三亚芒果有了好口碑;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种植管理,芒果全产业链建设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提质有了新路径……

  “科技助力,市场认可更有保障,农业发展更有活力。”游泽锦透露,目前果园的“游龙芒果”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先后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GAP)认证、有机转换认证,基地也陆续获评“绿色食品示范基地”“海南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海南芒果标准化基地”“可溯源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境水果果园”等系列称号。

  老树硕果累累,新树也在“比学赶超”。果园的4亩试验地内,去年刚种下的芒果新树与“父辈”完全不同。从“体态”看,有别于老树圆头型的树冠,新树两侧长枝,体态更“轻盈”;从“环境”看,区别于老树“树挨树”的拥挤生长,新树保持着行距4米、株距2米的有序排列,整体更“齐整”。

  “在用好传统好用、管用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芒果轻简化高效栽培模式研发,以树形研发、疏花机具研发为切入点,集成包括定植方式、疏花疏果技术标准、整形修剪技术、疏花机具、果园作业的配套机械等技术,探索形成一整套海南芒果轻简化模式技术体系。”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教授滕元文说。

  新技术可以带来哪些实惠?滕元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海南芒果一半的生产成本在人工,新技术将方便施肥、施药和采收的机械作业,有望降低50%的人工成本;V字形种植每亩种植植株数增加一半,并有效利用传统树形产生的无效空间,产量将提高10%;疏花机具和技术的投用能提高果实的一致性和提早上市时间,一级商品果率力争提高80%。”

  “果园芒果年产量达400万斤,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加拿大等地,正探索进军欧洲市场。”游泽锦感叹道,越来越有“科技范”“国际范”,海南芒果产业正探索走出一条迈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本报三亚4月17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聚焦
   第004版:关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综合
   第005版:民生新闻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世界新闻
当“民族风”遇上“运动猿”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特燃特气配套项目开工
三亚至乐东公交化旅游化铁路改造工程接触网送电成功
科技作“肥”,老果园长出产业新果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获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海垦集团力争3年打造4个中国驰名商标
陵水国际数字内容产业平台完成海外数字内容生产首单
海口市高企奖励启动申报
万宁18万尾章雄鱼苗出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