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托举美丽中国

  ■ 耿佳 耿静

  就像走路会留下脚印,人类生产生活不可避免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地球留下足迹。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发生产低碳产品,也有利于引导低碳产品消费,还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对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强调“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再次对产品碳足迹提出要求。产品碳足迹成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大热词。

  事实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十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进一步突出强调建立产品碳足迹制度和机制在推动国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工作中的重要性。碳足迹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助推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产生活绿色转型的基础性工程。

  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个体、企业、区域或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所包含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三氟化氮,但均以二氧化碳当量进行衡量。其中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产品碳足迹指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设计、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和回收所有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消除量。因此,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完整地量化产品的碳排放,帮助企业摸清“碳家底”,找到降碳关键点,并在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传递和带动作用下,协同推进各个节点在降碳领域发力。

  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为每一项产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涉及企业直接的排放(范围一),还包括企业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范围二),此外还需覆盖源自企业价值链中非企业自身拥有或控制的环节产生的排放(范围三),特别是第三类排放由于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和复杂的供应链,排放核算困难较大。因此,建立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和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是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核算通则标准和特定产品核算规则标准统一了核算方法,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提供了支撑核算的参数,只有方法科学一致,数据覆盖广、可靠、准确,才能产出可信赖的碳足迹核算结果,进而建立碳足迹认证、标识、采信等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发展,行业绿色转型,并引导消费者做出负责任选择。

  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认证体系,均是发达经济体主导进行建设的项目。包括《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PAS 2050)、《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ISO14067);欧盟结合自身碳中和目标,同时为了提高地区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发布了《产品环境足迹指南》(PEF)和《产品环境足迹分类规则》(PEFCRs),前者提供了量化产品整体碳足迹的通用方法,后者针对具体产品类别提供了细化的计算规则。在因子数据库建设方面,全球认可度较高的是瑞士Ecoinvent和德国GaBi的基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库。

  欧盟基于PEF和PEFCRs规则,已经将碳足迹管理推向立法层面。2023年8月正式生效的《欧盟电池法规》规定,对于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大于2千瓦时的工业电池和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制造商要分阶给出碳足迹声明,进一步满足碳足迹性能等级要求和碳足迹最大阈值。

  我国碳足迹核算、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建立、评价认证工作曾滞后于发达国家,核算方法缺乏统一性,数据时效性差、权威性不足,核算时多被动采用国外数据库中的排放因子,使得核算无法满足我国产业不断调整、技术不断更迭的现状,导致在国际涉碳贸易和气候谈判中处于被动。其实,不少企业家在产品走向国际大市场过程中已经强烈意识到碳足迹管理体系在全球碳博弈中应对碳贸易壁垒、提升低碳竞争力的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这是我国直面挑战,立足我国实际,突出问题导向,以顶层设计、全行业联动推动碳足迹管理的重要举措。电力、煤炭、天然气、燃油、钢铁、水泥等上游产品,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出口“新三样”,电子电器等终端消费品成为我国进入碳足迹管理时代的首批重点产品。目前,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重点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量化方法等标准正按照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原则陆续出台中。我国本土化的全国性碳足迹数据库天工LCA数据库、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等均在发力加速提升我国碳足迹管理水平。

  当前,碳足迹时代已经到来,碳达峰碳中和重任在肩,我们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抓住绿色变革时机,努力用绿色低碳托举美丽中国。(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自贸港影像志·8月聚焦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民生新闻
   第007版:本省新闻
   第008版:理论周刊
   第009版:理论周刊
   第010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1版:广告
   第012版:教育周刊
海瑞廉洁文化与清廉自贸港建设
探索新质生产力下的旅游新业态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托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