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习霁鸿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10月6日一早,来自重庆的游客米莎从海口水巷口出发,跟着手机导航穿街走巷,来到了她海南之行最期待的“景点”之一——东门市场。“了解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就要去逛它的菜市场,看看当地人的生活。”她对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说。
“一进到这里,咸湿的滨海气息扑面而来,摊位上摆着琳琅满目的海鲜、特产,耳边充斥着摊主吆喝和讨价还价的声音,太local(当地的)了!” 站在人声鼎沸的市场中,米莎在微信朋友圈兴奋地写下这样一段评语。她发现,在东门市场,和她一样操着外地口音的买家不在少数,尤以年轻面孔居多。在人头攒动的市场里尽情逛了1个多小时,米莎最终以满意的价格拿下了自己心仪的“战利品”——2瓶手工什锦酱、2包现磨孜然粉和1斤生的鸡屎藤。
有别于旅游景点的浪漫精致,在大街小巷乃至菜市场里,藏着的是本地人的生活。记者注意到,这个国庆假期,和米莎一样,越来越多的游客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地方,试图探寻到海南在沙滩海洋之外的另一面。
在旅游攻略中,距离东门市场不远的西天庙,也被越来越高频地提及和“种草”。
“带够8个胃再来!”6日下午,在西天庙,旅游博主万山对着镜头介绍道。在他和同伴面前,摆着大大小小近10个碗碟:韭菜虾饼、斑斓糕、糟粕醋、猪血肠……都是本地特色小吃。而他的画面背景,则是摩肩接踵的人群。
如何分辨游客?在西天庙卖糖水的符春霞告诉记者:一是听口音,二是看打扮,三是看神情。“因为要拍照出片,大多数游客会精心打扮,神态里也带着好奇、兴奋,很好认。”她说,用这一招,自己初步判断国庆假期来摊位的客人中,外地游客占八成以上。
“倒回几年前,外地游客很少会来这种不起眼的小巷子。”符春霞说,就在近两年,自己明显感受到了变化,尤其是春节、国庆长假时,外地游客格外多,而她也及时调整策略,每个长假都要比平时多备料1倍以上。
不知不觉已是傍晚,秋日的风轻轻扫去艳阳的燥热,夕阳斜倚在树叶上,滨海新村也热闹起来。有网友形容这里是海南“古早味”和潮流结合得最好的地方之一,既驻扎着门头已经褪色的几十年老店,也新冒出了不少装修精致的咖啡甜品和古着店。不少游客背着相机慕名而来,准备来一场“松弛感”满满的citywalk(城市漫步)。
天津游客叶知礼和好友就是其中之一。和记者相遇时,她们正在一面涂鸦墙前轮换拍照。“这里就是我想象中海南的样子,又老又新,又古早又洋气,又热闹又安静。”叶知礼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夕阳藏到地平线下,夜又深了一些,游客们带着相机和期待,又钻进了盐灶路、侨中里路、海达路等,寻觅着更多烟火气和“松弛感”。
(本报海口10月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