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冯春山
放眼琼岛,一株株挺秀的橡胶树蓬勃生长,连成茂密的林海。时间,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发展变迁,也见证海南农垦的飞速成长。
2015年12月,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集团)从原省农垦总局“脱胎”而生,破除社企不分、政企不分的发展桎梏,轻装上阵,迈入市场化改革的快车道。
不到10年时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海垦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营收从2016年的160.1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20.39亿元,跃入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当初蹒跚学步的市场“新兵”,如今已然成长为涵盖天然橡胶、南繁育种、畜牧养殖、热带果蔬作物等多领域全链条的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
改革催生发展新动能。海垦集团乘势而上,蓄势谋新再出发,围绕海南自贸港“1348”战略框架,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农垦姓农”,牢牢找准自身使命定位,争做天然橡胶国家战略物资的提供者、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路者,写好海南农垦改革“下半篇文章”,力争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排头兵。
改革兴垦
写好海垦改革“下半篇”文章
犁土、育苗、移栽……连日来,三亚市崖州区,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南繁)正在组织人员播种玉米育种材料,为今年的冬季玉米展示大会做准备。
8年间,从曾经积弱积贫的南滨农场,成长为一家现代化种企,海垦南繁以机制之变带来了生产力的质变,凭借改革让产业之种扎根。
海垦人永远不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2015年以来,海南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如海垦南繁一般,众多农场转企改制,在市场一展拳脚。
政企分开、农场转企、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三过”农用地清理……这轮改革,解放了久被束缚的生产力,圆满完成了海南农垦改革的“上半场”。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海垦集团仍需面对产业同质化和小散弱、经营管理相对粗放、队伍建设仍需强化、垦地融合待深入等发展桎梏,改革仍是“一盘未下完的棋”。
棋至中局,时与势的抉择,愈发考验落子的定力与韧性。
“如何培育先进生产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与企业体量相当的海垦贡献,是我们迫切思考的时代新命题。”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集团发展水平与资源拥有量不相匹配的矛盾仍不可忽视,必须为发展寻找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海垦改革“下半篇文章”如箭在弦。
2023年,海垦改革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窗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后,中央第十一指导组在垦区开展“海南农垦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垦地融合发展”主题调研,归纳出6方面23个问题和22条意见建议。
海南应时应势而动,省委省政府迅速推进“持续深化海南农垦改革、推进农垦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一系列“量体裁衣”的政策掷地有声。
当年9月,我省出台《关于持续深化海南农垦改革推进农垦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各省直单位陆续出台配套实施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海南农垦改革快马疾驰再加鞭,聚焦点从体制机制改革转入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让海垦集团有了揭开‘盖子’,纠治多年未除的沉疴痼疾的勇气和决心。”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以《若干意见》为行动纲领,该集团勇于改革创新,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对症下药逐一破局,力争写好改革“下半篇文章”,推动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此,海垦集团刀刃向内,剑指管理粗放、机制不活等桎梏推进改革:在简政放权方面,总部对二级企业的审批事项由64项减少至29项;在压缩管理层级方面,52家二级企业整合成35家,20家企业进行层级压减;此外,还开展低效无效资产及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专项清理工作,完成14家企业扭亏、101家企业减亏、8家企业清理……
爬陡坡、过险关、涉激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垦地融合要活力,海垦集团行之愈笃。
蓄势强业
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综合实力
“台风后,收购点很快恢复正常运转,可以收胶。”日前,儋州市那大镇,胶农李志正在家中胶园勤奋割胶,虽经历风雨,他的信心却依然坚挺。
胶农的底气,源于产业链的稳定运转。今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来袭,我省多地受灾,橡胶生产严重受损。
“灾后,我们一刻不停复工复产,一周内实现种植、收胶、加工有序复产。”海垦集团旗下海南橡胶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迅速对接各收胶点,应收尽收,让利胶农,在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全面发力,确保橡胶产业发展不掉“链”。
海垦改革的“减法”,以大刀阔斧砍去体制机制束缚,改革的“加法”则为其提质赋能。
“我们力争在10至15年间,建设成为天胶产业世界一流‘链主’企业,显著提升国家天然橡胶战略安全保障能力。”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目标既定,实现路径也徐徐铺开:稳定种植天然橡胶392万亩,推进建设高端标准化胶园、现代化橡胶产业园等“五个一”目标;成立天然橡胶产业创新联盟,联合产学研用领域27家单位,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走出去”战略,产业链条已扩展到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区域内主要国家……
改革的“加法”,还在不断增强海垦集团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茶色正好,绿野生金。今年8月,一辆满载的货车从白沙深山出发,将海垦红茶送上货轮,飘洋过海驶向尼日利亚。
茶叶远渡重洋的背后,是海南农垦企业研发力、产品力和创新力的不断提升。不只是茶叶,红明荔枝、昌农胡椒……越来越多的“海垦制造”奔向广袤的新兴市场。
镜头转换。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港,12个巨大的深海网箱里,一尾尾金鲳鱼苗茁壮生长。耕海牧渔,海南农垦产业版图向“深蓝”进发。
夯底座、强动能、谋长远,这是企业潜至深水区、开拓增长曲线的凌云之笔,也是海南农垦新旧动能“换挡”、新质生产力跃迁的战略主动。
“蓄势强业,链式发展。”海垦集团负责人表示,坚持“农垦姓农”,海垦集团锚定打造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目标,以“一场一品”工作和“品牌建设三年行动”等为抓手,围绕自身资源禀赋,构建以农为本、以胶为主、种养结合、以工补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体系。
随着“一场一品”工作迅速推动,垦区企业做精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加快向精品农业转型发展。一方面保持农场公司原有生产端口优势;另一方面,让专业化的果蔬、物流等专营产业公司参与销售、加工、研发等各环节,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激活每一产业环节生产力,不断扩大覆盖面、延伸领域、提升档次。
几年内,从最初寥寥数款产品,到涵盖热作饮品、乳胶制品、热带果蔬制品、旅游伴手礼、畜禽产品和海洋产品等多个品类的140余款市场精品,海南农垦的“货架子”更加丰富多彩。
“化零为整,攥指成拳,是规模与效率的多赢。”海垦集团经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套组合拳下来,统一的渠道和品牌使海垦企业和产品向心力不断增强。“海南农垦”品牌矩阵下,授权范围涵括了从种子、林间的鲜果到高品质的咖啡、茶叶等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品牌声势日益扩大。
万象蓬勃、百业俱进,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海南农垦积聚奋进之势,步伐铿锵。
发展富农
垦地共享海垦改革发展成果
“垦农”的利益,始终在海南农垦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
随着安置区建设的推进,海南农垦红华农场公司39户垦区职工即将告别危房,迎来新生活。
去年以来,海南农垦红华农场公司与临高县政府携手通过“危房重建、老旧房屋改造、集中安置、转移安置”等四种模式,全面推进垦区住房保障工作。
这并非孤例。今年,临高、乐东和琼中作为首批试点市县,与海垦集团深化构建垦地融合机制,在产业融合、住房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先试先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垦区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着眼长远,推动优化垦地合作和基层治理机制,以美丽新农场建设为抓手,推进垦区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解决垦区住房报建等民生保障问题,提高垦区宜居指数和幸福指数。
在加快垦地融合方面,海垦集团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与17个市县合作推进34个垦地融合试点项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海口、临高等15个市县垦区生产队详细规划编制,开展1150个生产队情况调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市更新”双轮驱动垦地融合发展……
一改到底的决心,正视问题的态度,破釜沉舟的勇气,海垦集团的有力行动让人们看到了深化改革带来的无限可能,也为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广阔前景。
随着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海垦发展新格局正在建构成型。在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中,海垦蓄势谋新再出发,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海口10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