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走近乡村孩子
“科学原来这么有意思”
  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在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中心小学开展活动。

  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成员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琬茜  通讯员 林文曼

  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

  目前,在我省部分乡村学校,由于科学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研水平不高,以及科学实验条件缺乏等原因,科学教育仍是“稀缺品”。

  如何调动更多资源补齐我省乡村地区科学教育短板,把“一个都不能少”的科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科普教育能力?近年来,琼台师范学院师生用脚步在田间地头书写答案。

  日前,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组建了12支师生志愿服务队伍,陆续在海口、文昌、儋州等我省12个市县开展为期一周的科学教育训练营活动,为我省乡村科学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设计课程、准备教材教具、挑选大学生志愿者、协调后勤保障事宜……连月来,琼台师范学院教师丘彬忙得不可开交。

  由丘彬等14名教师指导的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是该校百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之一。成立3年来,该实践团师生的足迹遍布全省多所乡村学校。

  “去年暑期,我们组织15名大学生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设科学教育训练营,带着孩子们一起‘追风’,获得好评。”丘彬清晰地记得,那一天,山风轻拂过脸颊,实践团师生们共同仰望蓝天,感受科普教育的魅力。

  据介绍,“科学+”SNAIL既是实践团的名字,也是其成立的初衷和宗旨。SNAIL是Science(科学教育)、Nature(自然教育)、Art(文化艺术教育)、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教育)、Labor(劳动教育)首字母的缩写,旨在通过跨学科教育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2023年7月,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琼中实践团获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乡村振兴“笃行计划”先进团队。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师生们希望能将科普教育的种子播撒得更远一些。

  2023年12月,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线通车,贯穿海口、文昌、琼海等沿海12个市县,犹如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串起众多特色海湾小镇和旅游景区。

  “我们何不沿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打造科普教育的‘科学驿’(即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驿站附近村镇开展项目式、多主题系列科普活动)?”萌生这个想法后,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很快付诸行动,一条“环岛科普路”徐徐铺就——

  师生们走进琼海市潭门镇中心小学,聆听老船长讲述造船坊的故事;向文昌市第二小学学生传授火箭发射的空气动力学知识;带领海口市演丰镇中心小学学生在红树林里,像野生动植物学家一样探索自然知识;在万宁市东兴学校开展“泡泡破冰”行动……

  当一艘艘用胡萝卜制成的“胡萝卜舟”漂浮在水面上,用塑料瓶和牙签制造的房屋模型顶住“飓风”,造型各异的航模在教室里起飞,琼台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为众多乡村学校学生眼中的“魔法师”。他们变“废”为宝,让科学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哇,太神奇了!”一片惊叹声中,许多双小手高高举起,学生们踊跃提问,课堂氛围也随即点燃。

  “科学原来这么有意思!”“我以后想当科学家!”在流动的科普课堂上,“未来科学家”的种子在金秋悄然萌芽。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同学们,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如果想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日前,在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中心小学,琼台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罗嘉佳接连向该校学生抛出问题。

  “懂得创新”“一生坚持做一件事”“要勇敢”……讲台下,有的学生积极回答,有的学生仍在思考。

  接下来,罗嘉佳等大学生志愿者为小学生们播放科普视频。画面中,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等数十位“国之脊梁”的名字和图片相继出现。

  在大学生志愿者的讲述下,一项项璀璨耀眼的科技成果、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科学家故事,叩开了孩子们了解科学知识的大门,在他们的内心刻下深深的烙印。随后,孩子们分组领取课堂任务,每组成员研究一位科学家的生平、成就并进行现场展示,着重描述其科学探索过程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这场跨时空的“对话”中,大学生志愿者引导小学生探究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家们如何应用科学方法来验证假设,在科学研究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面对失败和挑战时如何克服重重阻碍。随后,大学生志愿者又搭建起幕布舞台,对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精彩演绎。小学生们通过生动表演展现了我国多位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每一位科学家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不断探索科学奥秘的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做科学研究就像跑马拉松,如果半途而废,就不会有收获。”

  ……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英州中心小学学生们认真写下此次活动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希望通过开展科学课程和实践活动,让乡村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琼台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王雪说。

  “科学+”的N种可能

  日前,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师生来到文昌市第二小学开展科普教育。

  “今天,我们要从一张纸的力量开始说起。”课程伊始,琼台师范学院教师李铁为文昌市第二小学学生讲解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带领他们组装简易航模。

  文昌市第二小学学生王俊升满怀期待地举起航模,准备放飞。然而没过几秒钟,模型就重重地坠落在地。

  “这是为什么呢?”王俊升盯着模型,眼神中充满疑惑。放学后,他将“起飞失败”的航模带回家。经过反复摸索、测试,他终于找到了航模飞行失败的原因——机翼角度设置不合理,导致飞行过程无法获得足够升力。

  第二天,王俊升精心改造后的航模迅速攀升,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在师生的欢呼声中,王俊升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在与乡村孩子的交流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科普教育的经验。”琼台师范学院“科学+”SNAIL实践团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近年来,该实践团在海南乡村学校开展科普实践活动,让“科学+”有了N种可能——

  课堂上,海南非遗技艺公仔戏成了鲜活教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尝试用黏土制作公仔。揉捻、挤压……每一块黏土都被赋予了生命,碰撞出“科学+非遗”的火花;大学生志愿者因地制宜开展“台风防灾课”,建造不同的房屋模型,模拟台风来临时的场景,为孩子们讲解何种模型更坚固。不久前,面对台风“摩羯”的侵袭,不少乡村学生学以致用,纷纷化身“小老师”向家人讲解防风知识。

  “我们将鼓励更多师生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在乡村学校和科学教育之间搭建桥梁,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助力乡村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琼台师范学院副校长林琛表示,在这条科普教育之路上,每一个“科学驿站”都闪耀着知识的光芒,吸引着无数求知若渴的心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要闻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7版:专题
   第008版:教育周刊
“科学原来这么有意思”
用绘画疗愈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