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忠
词产生之初,与诗有不同的内容指向、社会功用和表现风格,即词娱情,诗言志。词至东坡,无事不可入词,改变了过去“词为艳科”的传统。词不再专写男女情恋、离愁别绪,而是有了更丰富的题材,这一开创性有很大意义。这时的词不单娱情,也可言志。无事不可入词,意味着词风格的多元化,包括婉约、豪放、清雅等词风。
熙宁七年(1074),东坡从杭州通判调任密州太守,途经丹阳(今江苏丹阳),填了一首词《行香子·携手江村》,又题作“冬思”,就是清雅风格。全词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词下东坡自注“丹阳寄述古”。“述古”即东坡的老友——杭州知州陈襄,两人常有诗相唱和,例如东坡《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一的“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的“老来厌伴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前者体物,言牡丹之美;后者言情,感老病忧伤。此外,还有《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的“共喜使君能鼓乐,万人争看火城还”等。
东坡的春词、秋词多而冬词少。这首《行香子·携手江村》说冬游,在写景中有对往事旧情的回忆。这景是眼前的梅与雪。面对冬天,人们最喜欢吟咏的是雪与梅。东坡写得很轻巧,以“梅雪飘裙”描绘梅花与雪花飘洒的模样,这“飘”用得很好,潇洒轻盈。而“裙”这里不是指女孩子穿的裙子,而是当时士人穿的长衫。
东坡爱雪也爱梅,他有一首词《减字木兰花·雪》,说雪花的“云容皓白”之美;也有咏梅诗,如《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四吟出的“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这是化用了北宋初年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东坡从梅、雪想到自己刚刚离开的杭州,想到故人陈述古,他眼前雪在、梅花在、旧曲也在,但是老朋友何在?他又想到杭州西湖畔的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这些在杭州游览过的胜景现在怎样了呢?
接下来,东坡又说昔日游处,“题诗千首”,这是朋友交游时的常事。他曾在望湖楼酒后题诗五首,其中有脍炙人口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西湖云雨的变幻化成东坡绝美的诗句。他还曾与陈述古等人游石屋洞,一行人均以诗题壁。
《行香子·携手江村》词中的“绣罗衫、与拂红尘”引用了宋初魏野、寇准的故事,东坡借此诉说自己的题诗为人喜爱。随后,他忆述古,吟出“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美妙的三景构成一组意境,表象是景,实则是情。
早于东坡的词人晏殊在《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感叹去年天气依旧、台亭依旧、燕子依旧,如今“小园香径独徘徊”;晚于东坡的词人姜夔在《暗香·旧时月色》中说,旧时月色,几番映照,可思念的人却不在,落得“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寓情于景,明为景,暗为情,是诗人、词人的老手法。诗词的意象意境、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因此而生。
在《行香子·携手江村》中,东坡想说的是,杭州的“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都在,意为当年景色依旧,但曾与述古同游的“我”却在丹阳。这首冬游词开头说“我”对陈述古的思念,结尾则想象陈述古在杭州面对“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时也在思念“我”。二者相互照应,与唐代杜甫的《望月》诗既说自己思念妻子、也说妻子思念自己的表现手法一样。但是,东坡是以景语来体现的,这景语也就是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