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张凳,一部手机,将海南方言轶事娓娓道来。
点开“主持人雅伦”抖音号,主理人王雅伦操着一口地道的海南话推介海南文化、风俗等,近300条视频构成了一个流动的海南话教学课堂。即使隔着屏幕,亲切的乡音俚语仍能直抵内心,勾起乡情。
王雅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昌女孩,几年前从一名传统媒体人转型为自媒体博主。2023年8月,她瞄准方言知识领域,走上海南话科普之路。一年多来,她制作了一系列海南话教学类视频,“希望这些视频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说海南话不仅不土,而且很酷”。
短视频里传承海南话
海南岛是公认的“方言宝库”,岛上居民使用海南闽语、黎语、军话、儋州话、临高话、客家话等十余种各成体系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许多居民多为双语人或多语人。
“我们常说的海南话,指的就是海南闽语。”王雅伦说,几乎通行全岛的海南话,在各地衍变出不完全相同的腔调,彰显出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加剧、广播电视的普及以及学校教学语言的规范,我国许多地方的方言及文化面临剧烈冲击,方言使用人口锐减。在海南,这样的现象也在悄然发生。
王雅伦还注意到,许多人觉得方言老土不好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回避使用或传授方言,导致方言传承“严重断档”。例如,许多海南家庭中,孩子从小在家里跟父母学讲普通话,到了学校老师也讲普通话。“越来越缺乏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是导致海南孩子不会讲海南话的重要原因”。
海南话普及推广迫在眉睫。2023年8月3日,王雅伦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第一个短视频《海南话带你找到回家的路》。
“海南话韵味十足,学起来却并非易事。”王雅伦坦言,在创作短视频之初,她发现普及海南话有太多“文章”可做。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之一是“短”,篇幅不能过长,否则传播效果甚微。
因此,王雅伦决定从具体的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掰开揉碎讲透。“蝴蝶,用海南话怎么说”“吃什么,海南话怎么说”……篇幅短小却干货十足的视频,很快吸引了大批粉丝关注。
别看一个短视频只有短短十几秒,其背后要下的功夫却并不少。拍摄前,王雅伦会充分运用语言学专业知识和播音主持工作经验,使用古籍和字典对海南话的字词发音和语义进行研究,探寻海南方言的源头和奥秘。
“对于不确定、没把握的内容,我会先搁置起来,等真正嚼透了,再重新梳理并制作短视频。”王雅伦希望能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大家更轻松愉悦地学讲海南话。
探寻乡音中的文化密码
纵观王雅伦发布的短视频,除了简单的发音教学内容之外,许多视频中还蕴含深厚的“文化味”。她表示,“海南话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希望将其深层次的美展现出来。”
以“铁锅”一词为例,王雅伦说,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海南人把铁锅叫“ddia”(海南话发音),但是一旦知道它的本字是“鼎”就立刻明白了。把铁锅称为“鼎”,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海南话很好地把这个发音和字义保留了下来。
海南话中还有不少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俗语、俚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海南人的生活智慧。比如“冬至在月头,寒到目汁流”,大意是如果冬至的农历时间在当月前十天,那么这个冬天就会非常冷,让人冷到流眼泪;“上厝教囝下厝精”,大意是邻居教育自家孩子时,相邻人家的小孩也能受到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
围绕海南话中的新旧词语对比,王雅伦还专门拍摄了一系列视频进行讲解。“头家VS老板”“灶前VS厨房”“读册VS读书”……一组组耳熟能详的词语,唤起了许多海南人的儿时记忆,不少网友还自发在评论区补充类似说法,讨论氛围热烈。
“多一个人讲,海南话的宽度就会更宽;多一代人讲,海南话的长度就会更长。”翻看网友们的留言,特别是看到许多人主动提出问题,想进一步了解海南话相关知识时,王雅伦感到十分欣慰。如今,她基本保持两天一更的频率,孜孜不倦进行短视频创作。虽然有些短视频的流量不尽如人意,她却从未想过放弃。
“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海南话却能带你找到回家的路。我会继续更新下去,挖掘出更多更新的内容。”王雅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