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闲话中国古代冰雪运动
何人冒寒作冰戏
  《冰嬉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冰戏图》(金廷标绘,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了冬季十个小伙伴来到结冰的池塘边玩耍的场景。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清木冰鞋(故宫博物院藏)

  新疆阿勒泰市墩德布拉克洞穴里的滑雪狩猎彩绘岩画(旧石器时代晚期)。

  ■ 金满楼

  日前,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圆满闭幕。本届亚冬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也是继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和2007年长春亚冬会后我国第三次举办亚冬会。

  追溯起来,作为季节性、地域性运动,我国古代冰雪运动经历了一个从生存技能到游戏竞技的过程。料峭寒冬里,古人是如何玩转冰雪运动的呢?

  阿勒泰:人类滑雪起源地

  2005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一幅人类滑雪狩猎的岩画。经考古测定,这幅岩画距今约有1.2万年的历史,证实了距今约1万年—2万年前阿勒泰地区的人们冬季已经使用雪上工具外出狩猎,比挪威、瑞典、芬兰发现的古代滑雪遗迹还要早数千年。在2015年1月举行的国际古老滑雪文化交流研讨会上,30余名国内外专家一致确定阿勒泰是“人类滑雪起源地”。

  历史遗迹之外,关于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的记载还有很多。《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时“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这里所说的“橇”,和后人使用的雪橇应有异曲同工之处。

  隋唐时期,北方民族驰骋于冰雪之上的相关记载比比皆是。如《隋书·北狄传》云:“(室韦)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室韦族人生活在嫩江、黑龙江流域,“骑木而行”实为使用滑雪板,以提高行进速度并防止足陷雪沟,可谓现代滑雪运动的雏形。无独有偶,《新唐书》中也有类似记载:“(回鹘人)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这里对滑板和滑雪杖的描述就更加直观形象了。

  宋朝时期,滑冰被称为冰嬉并得到皇室的青睐。此外,当时还流行一种名为“冰床”的游戏:两三个人坐在垫有褥子的木板上,前面一个人用绳子拉着,在结冰的河道上跑。如此来去如梭的场景,令沈括惊叹不已,并将之写进《梦溪笔谈》一书中。

  明朝以后,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运动。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正月十六,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万历年间,“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床或藁荐(草垫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明宫词对此也有描述:“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另据《倚晴阁杂钞》记载,一些官宦子弟将十几张冰床连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滑行,玩得不亦乐乎。

  登峰造极的冰嬉运动

  清朝时期,冰雪运动更加多样而且规范化,这与满人习俗有直接关系。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其所部就以擅长冰上行军而闻名。金梁在《满洲老档秘录》中记载:1625年正月,努尔哈赤曾举办过一次盛大的冰嬉活动,比赛项目包括冰球、速滑、花样溜冰、冰上射箭以及冰上武术等。这也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首次冰上运动会。

  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对冰上运动的记载不是很多,但乾隆继位后,冰嬉运动迅速升温。据记载,乾隆七年(1742)十二月,乾隆奉请崇庆皇太后一起观赏冰嬉,此为清朝首次举办的宫廷冰嬉活动。此后,每年一到冬至,乾隆必随侍母后到西苑三海观赏冰嬉。冰嬉大典,由此成为定制。

  不仅如此,乾隆还将冰嬉与满语、骑射、摔跤共同列为“四大国俗”。按规定,每年十月开始,满蒙汉八旗还有内务府三旗,每旗抽两百兵丁进行冰嬉训练,冬至后举行校阅。当时的冰嬉大典,有专门管理机构——“冰鞋处”,选调人员称“技勇冰鞋营”,后者在集中训练后参加冰嬉表演,接受皇帝校阅,性质有些类似现在的集训队。冰嬉之日,乾隆乘坐大冰床御驾亲临。冰床状如龙舟,上设一方形木棚,金漆宝顶,饰以彩缎。棚内设雕龙宝座,两边装有玻璃窗,以便乾隆观赏。

  为了记下当时的盛况,乾隆命画家张为邦、姚文瀚绘制了一幅《冰嬉图》。在这幅栩栩如生的宫廷画中,画家为后人一一展示了冰嬉大典上的各种项目,其中包括抢等、抢毬、转龙射球、摆山子、冰上杂技等。画卷中,冰上健儿姿态各异,各显绝技,鱼贯而行,蜿蜒盘转,场面十分宏大。通过《冰嬉图》等画卷,清朝的冰嬉活动也得到了更加具体入微的展示。

  民间冰雪运动方兴未艾

  除了官方的冰嬉大典外,清朝时期的民间冰雪运动也非常盛行。冰床在当时不仅是冰上游戏,还是人们在寒冬时期的交通工具。《藤阴杂记》云:“东便门至西便门,三冬冻合,设拖床坐人,比车较省。”《京师竹枝词》也有描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燕京岁时记》中的记载更为详细:“(冰床)一人拖之,其行甚速。长约五尺,宽约三尺,以木为之,脚有铁条,可坐三四人。雪晴日暖之际,如行玉壶中,亦快事也。至立春以后,则不可乘,乘则甚危,有陷入冰窟者,而拖者逃矣。”

  此外,还有更具竞技色彩的溜冰等项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下,群聚滑擦,往还亦以拖床代渡。”《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冰鞋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技之巧者,如蜻蜓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

  在诗集《偶斋诗草》中,晚清诗人宝廷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溜冰的情景:“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炼铁贯韦作膝行。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磨镜行……”

  蹴鞠古已有之,清朝时更是发展到了冰上。《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冰上蹴鞠)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欢腾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民国时期,北京什刹海和护城河上仍能看到很多人在玩这种“冰上足球”,围观喝彩者甚众。

  在民间冰雪运动的推动下,《跑冰术》《溜冰术》等专业书籍也在民国时期应运而生。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怀琪、吴洪兴编撰的《跑冰术》,介绍了轮滑各式花样动作的练习方法,并在国内首次介绍冰球运动及其规则。1930年,由鸽影合作社编纂的《溜冰术》详细介绍了各类冰上运动的规则、用具等,书末还刊登了各式滑冰装备的广告。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对1928年瑞士圣莫里茨第二届冬奥会进行了介绍,这也是国内首次提到冬奥会的书籍。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民生新闻
   第004版:专题
   第005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健康周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物种
   第015版:人物
   第016版:故事
   第018版:聊吧
   第019版:史话
   第020版:文化
   第021版:人物
   第022版:悦读
   第023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何人冒寒作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