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农民书法家
脚沾泥土
笔上生花
  林道直为村民书写的对联。

  林道直为村民书写的对联。

  林道直的碑刻作品。

  林道直在写对联。

  本版图片均由陈先哲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每年新春佳节,家住万宁的林道直就成为这片热闹中最忙碌的身影,他奔走在万宁各镇(区),把墨香与年味交织的祝福送进千家万户,开启新一年的好兆头。

  种田、打铁、刻碑,林道直一生换过多种谋生手段,却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书法是林道直的谋生技能,也承载着他的艺术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装点着祠堂庙宇,还在各级赛事中获奖。脚沾泥土芬芳,林道直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与坚韧,用一支毛笔,在宣纸与生活中书写出别样的人生。

  楹联下乡 

  福满人间送春来

  “这是我的对联,我已经装好了。”2025年蛇年春节前夕,万宁春联下乡活动深入各镇村委会。万城镇宾王村委会格外热闹,村民们看到一副好对联,竟争相“抢”了起来。

  由万宁市书法家协会8名成员组成的送春联小分队到来之前,许多村民已经等候多时,只为讨一副满意的对联。

  不到一会儿,村委会院子里便铺满了一副副红彤彤的对联,阳光洒落,未干的墨水反射着光影的痕迹。

  村干部陈亚艳用手机兴奋地录了视频发到村里的工作群和通知群,更多村民闻讯赶来,有的人头盔未摘,便在书法家桌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林道直见户外风大,便拿起工具准备移至屋内,一位村民上前拉住他:“大叔,你过来帮忙看一下,我的春联对不对,怕是贴错让人家笑话了。”

  林道直定睛一看,皱起眉头,又看看旁边其他晾着的对联,发现确实是组错了,把另一组的其中一副拎出来,再放一起比对,这才贴切了。

  林道直沾了沾墨水,运笔稳健,不一会儿,屋内便飘满墨香,相对同伴,75岁的他写得并不快,但每一副对联上的字都写得苍劲有力、雄浑大气。

  宾王村村民肖泽要给堂屋选一副对联,最后选了带有“福”和“春”字的对联:“恭贺新春如意福 迎来鸿福吉祥春。”林道直大笔一挥,不一会儿便写好了。

  肖泽说自己只上过小学,识字不多,但一提“年到了”,总要“恭贺新春”。对他来说,最期盼的便是“健康”“顺利”“进财”,看到林道直写的这副对联字大而饱满,读起来顺畅,肖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兴。

  “不但字写得好看,这位老师写的对联,字和字之间,前后左右也对称,这才堪称书法家。”肖泽说。

  另一位宾王村村民夏才花家刚搬入新居,新房的门上贴了对联,但庭院的大门还没贴,便想找一副称心的对联。林道直为她挑选了一副“新屋建成千载盛 阳光普照满堂春”的对联,写了一副横批“福蕴新居”,夏才花拿到手里喜笑颜开。

  当天在宾王村,8人写了300多副对联,林道直一刻不停歇,写得最多的字便是“福”。

  过年了,谁又不是为了等福来呢?一个“福”字,代表了乡亲们最朴素的新春愿望。

  农民艺人 

  一手好字谋生计

  1958年,林道直就读后安小学(今后安镇中心学校)三年级,每周要上2节书法课,从描红开始,一笔一画学习,两年后开始临帖。

  “学毛笔字,既是课程规定,也是那个时代的传统。”林道直回忆,上了课,大家便拿出字帖练写字、抄文章,写作文时老师也会要求大家用小毛笔写小楷字。

  1970年,林道直高中毕业,因为历史原因,没有继续读大学,在生产队种水稻和蔬菜,白天劳动完,晚上学习文学。

  林道直喜欢读李白、杜甫的诗,苏东坡的散文,书法写的也是古诗词。他说,想要在书法上有更高的造诣,就一定离不开古诗词等经典作品。

  结婚后,林道直跟随师傅开始打铁,传承后安这项有上百年历史的传统手艺。国营农场在开荒时需要的工具,如镰刀、锄头等,会雇他们去生产。工作之余,林道直依然坚持勤学苦练,精通魏碑、柳体、行草,写得一手好字,名声逐渐传开。

  1983年,万宁县(今万宁市)书法家协会创立。1984年,崖县(今三亚市)、陵水、万宁、保亭、乐东五县举办书法联展活动,彼时的林道直在五指山一国营农场埋头搞生产,书法协会的电话打到了农场办公室,通知林道直去参加书法联展。

  林道直写了一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字帖,从十张里选出了比较满意的一张送了过去,作品最终在万宁的工人文化宫(今万宁市总工会)展出,这是林道直的作品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众人面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因为打铁很耗体力,林道直个子小,吃不消,便改行刻碑,把书法这项爱好变成了职业,靠着刻字和写字的收入,养活一家人。

  林道直的四个孩子中,两人从师范院校毕业到学校当了老师,另外两人也分别在卫生院、外资企业工作,他们都写得一手好字。

  林道直笑称自己是农民培养出一家子大学生,在后安算少数个例了。“写好字,学好习,有出息。”

  挥毫泼墨 

  书写万州大地

  后安镇坡仔村翁山祀院、曙光村林氏祖祠、潮港村五龙庙等祠堂,至今仍留有林道直的碑刻作品。

  林氏祖祠墙上的祠述还能看到林道直1993年留下的碑刻,黑色石板上的红楷字端庄稳重,在历经风雨侵蚀32年后依然保持其艺术风采。

  后安老百姓喜欢林道直的刻字,林道直的墓刻店在当地小有名气。

  人生之大事无非生老病死,墓碑是很多人一生最后留存世间的记录,一幅好的墓刻,体现的是后人对先人的缅怀,为此,许多人专门找上他请他来碑刻。

  碑刻首先要将字写好在石板上,再用钢刀雕刻出来。林道直临过很多次柳公权、赵孟頫的书帖,字法严谨俊逸,符合老百姓审美。

  在许多年前,万宁市政府拟发布关于保护东山岭生态环境的布告,在东山岭东、西、南、北四个角落立布告碑,林道直书法有名,便邀请他来提笔,林道直按尺寸规格写好后把样品送了过去,此项目负责人当即拍板由他来负责制作布告碑。

  2010年,在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全国新农村楹联书法大赛上,林道直的对联获评优秀奖,这也是他一生中拿到的最高级别荣誉。

  2008年,万宁后安镇书法协会成立,林道直担任协会主席。协会成立后,时常在后安镇综合文化站开展书法展览、书法培训。

  林道直牵头,带着镇书协的骨干每年都会进行培训,工人、农民、教师、小学生……只要是书法爱好者,林道直都无偿传授技艺,“我们把许多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爱写书法,爱上学习”。

  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有一位名叫文崇鹏的大学毕业生,也是最早一批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书法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今年林道直还带着他参加义务写春联下乡活动。

  从万宁的市区到偏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林道直一路走一路写。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团聚时刻,看到自己写的字贴在别人家的门头上,增添喜庆氛围,林道直便有了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书写文化,书写人生。书法是林道直一辈子的事业,亦是他对万宁一生的奉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自贸港观察|焦点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中国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公益广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人物
   第016版:读图
   第017版:自然
   第018版:海之南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讲谭
   第021版:文化
   第022版:悦读
   第023版:话题
   第024版:影视
脚沾泥土 笔上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