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向海洋要生产力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海洋强省使命

  ■ 郭庆宾 赵一竹

  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建设海洋强省”,为海南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最新指引和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向海洋要生产力对海洋强省建设的重大意义

  海洋是海南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的主要依托,是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资源。海南受权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具有向海洋要生产力的巨大资源优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向海洋要生产力”成为海南“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的主引擎。

  向海洋要生产力,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这是海南未来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海南已明确将深海列为三大未来产业之一,这就必然要求加快推进向海洋要生产力。另一方面,这是拓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海南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产业优势明显,做好向海洋要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必将成为拓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推进向海洋要生产力的四个着力点

  着力推进陆海统筹。一是统筹陆海生态。注重保护生态系统,实现“陆海一盘棋”全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修复陆海资源环境,优化亚健康、非健康海湾、海岸带等生态系统结构,监控河海断面径流量,减排陆源污染物;探索绿色循环的海洋开发模式,协同推进陆海增汇减排,推进海洋生物碳泵、海洋碳汇开发;将陆海自然保护地纳入海洋生态保育区,管控深海远岸、临海近岸,探索实现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统筹陆海空间。在优质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陆域空间利用效益最大化。打造“海洋粮仓”,壮大海洋水产、渔业养殖,规划近海滩涂养殖、海水种植等,培育高质量海洋牧场;将国际航运港口、自动化码头堆场智能化改造,推进琼州海峡通道扩建,临港发展石化、风电产业。三是统筹陆海资源。提升海洋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陆海风电、潮汐发电等海洋清洁能源开发进程,合力开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结核等海洋矿产资源;挖掘海洋二、三产业潜力,聚焦推动海洋盐业、海滨砂矿业等海洋支柱性产业与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油气、海洋生物、海水淡化、智能船舶等新兴产业聚势共赢,激活陆海产业主体功能区联动机制,激发陆海联动规模效应。

  着力推进山海联动。一是推进山海教育联动。加强山海间的教育交流,加强师资力量的横向交流,促进沿海和山区教育资源融通;推进山海间的校际帮扶,实现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发展格局。二是推进山海产业联动。构建结合山海优势的现代化产业结构,培育深海、南繁、航天等未来产业;引领海洋高新技术资源集聚,推进特色生态农业海上种植,打造山海旅游路线,推动“海上海南”和“山上海南”携手发展。三是推进山海医疗联动。通过医疗远程就诊、职业技能协作、院际帮扶结对等,推进山海医疗资源共享,成立医疗联合体,出台医疗联合体内部检查结果互认政策,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形成山海医疗联动模式。四是推进山海科技创新联动。推进山海城市技术、资本等要素流动,引入核心技术和创新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山海产业创新运作。

  着力推进资源融通。一是促进海南海洋自然资源融通发展。互通共享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金融等部门信息数据库,形成海洋创新发展共同体,引发海洋发展示范区一带多的扩散效应;推动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资源与岛内产业创新融通,提振海洋低碳消费,创新驱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海洋自然资源与高新科技要素融合,优化重力式水网箱养殖、大型桁架类养殖等现代化装备养殖渔业。二是赋能海南海洋人文资源集成融合。驱动海南文旅与特色海洋资源融通,扎根耕海牧渔文化、疍家文化等海洋文化,建设帆船小镇、冲浪小镇等文体类海洋旅游基地,开发海南特色文旅路线;驱动数字产业与海洋种业、渔业融合,建设5G+智慧海洋牧场,推动海洋渔业资源与数字资源深度融合。三是推动海南海洋国际资源循环联动。大力开展国际海洋科技、海陆交运、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合作,将海洋生产力融入国际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海事活动交流,对海南建设海洋机构及举办海事会议论坛予以政策支持;开拓面向国际的海上开放通道,大力推动国际口岸建设,实施海南自贸港国际合作方案,促进国际通关、多式联运衔接,积极开发海洋多边关系,增加海洋交运班次,不断扩大“蓝色朋友圈”。

  着力抓好海洋开发。一是加快发展海洋新兴未来产业。纵深发展深海油气田开发,开展海水淡化、海洋灾害防治监测、富碳天然气碳捕集等产业项目;推进“风电+光伏”“风电+氢能”等“风电+”深远海风电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崛起,开发富碳天然气等海洋新能源;聚焦海水淡化薄膜及海洋遥感卫星等海洋工程设备产业及海洋化工技术装备等海洋装备产业。二是助力推进海洋科技突破创新。探索勘察开发深海矿物、远洋海水提取、海洋能温差发电、绿氢生产输送等海洋高新技术;探索漂浮式深远海风电及海洋深层水综合一体的海洋高新技术项目;聚焦尖端海洋技术装备领域,带动深海智能船舶、海洋卫星等高新制造工程发展。三是全面建设高质量海洋开发配套设施。建设海洋灾害预测站、海底观测网等新型海洋观测平台;设立用于深海动态试验的国家深海综合实验场,建设多能互补平台,研发具有海洋环境预报、海洋航线安全监测等用途的海上超级计算机、深海自主无人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加快建设高等级海况模拟综合试验水池、科学考察船、深海潜水器、深海钻探船等观测勘探、综合作业的深海基础设施。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海南大学海洋强国研究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海洋强国专项重大项目23VHQ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理论周刊 新论
   第006版:理论周刊 纵横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
“向海图强”背景下 海洋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向海洋要生产力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海洋强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