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乔
1950年10月4日,一只黑白色的可爱比格犬第一次出现在一部名叫《花生漫画》的连载漫画中。它有着小小的个子和大大的脑袋,总是喜欢眯缝起两只眼睛,双手叉腰站得笔直。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跟着它和主人查理·布朗的生活轨迹,认识了许多同样可爱的角色。今年,我们的史努比即将度过它的75岁生日。让我们重温和这位小伙伴一起度过的岁月吧。
经久不衰的“大IP”
相信很多朋友认识史努比,并非通过漫画书或者动漫剧集,而是它遍布在各处的漫画形象。在这些形象当中,这只小狗有时候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有时候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地站在他的主人查理·布朗身边。在信息还没那么丰富的时代,史努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久不衰的流量IP,它甚至占据了许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
史努比出自一本名叫《花生漫画》的连载漫画,作者是查尔斯·舒尔茨。漫画最早在包括《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等七家报纸上连载,连载之后迅速走红,成为了美国漫画界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收获了许多忠实拥趸。舒尔茨先生连续创作查理·布朗和史努比的故事长达50年,直到他退休。而以《花生漫画》为基础的书籍、动漫剧、大电影等一系列文艺作品、艺术品、海报、服装等,几十年间一直不断地扩张着自己的领地。
从形象上看,《花生漫画》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漫画的人物形象特征:大头,小五官,圆润的外形,以及脸上永远悬挂着的开心微笑。阳光和温暖是这类形象快速为人所喜爱的关键密码。《猫和老鼠》《大力水手》等都是此类作品。与此同时,连载漫画还出现了《蝙蝠侠》《V字仇杀队》等以情节制胜的作品。《花生漫画》以更线性的叙事情节和生活化的题材吸引了无数的观众。某种意义上,《花生漫画》从一开始就有着“流量IP”的明显特征,而这也是它们迄今为止仍然能够同时收获成人和儿童喜爱的关键因素。
史努比的“中国之旅”
史努比最早被引入中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像很多同时期被引进的西方作品一样,《花生漫画》最早也是通过报刊的简介被人们所熟知的。198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花生漫画》的中文版书籍,这也标志着史努比正式开始了它的中国之旅。后来,很多观众都通过电视认识了这只可爱的小狗和它的主人一家。有趣的是,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但史努比在国人心中,似乎从未让人感受到违和。
当我们回忆起童年看过的少儿电视节目,几乎都是《猫和老鼠》《史努比》《大力水手》《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这说明,史努比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儿童节目被大家所熟知的,而它们之所以能被大家广泛熟知并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剧情的生活化,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虽然史努比的主人布朗一家有着黄色的头发,餐桌上摆着汉堡和沙拉,但他们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方式和我们却一般无二。对待朋友真诚有礼,生活中乐于助人,努力地学习和进步,尽力让身边的伙伴获得快乐,并永远保持纯真的希望面对未来……这些普世价值足以使它打破文化差异的鸿沟,成为老少皆宜,经久不衰的好作品。
另一方面,作为在美国本土大热的IP,史努比的中国之旅也延续了这种属性。事实上,史努比相关的周边产品的热度要远高于漫画或影视作品本身。这只小狗的形象被广泛使用在各种文化产品之上,特别是T恤、马克杯、帆布包这类快消品。甚至就在它75岁生日这年,著名服装品牌优衣库仍然记得这只小狗的生日,并推出了以它和查理·布朗为主题的一款卫衣。可以被充分放大的符号化和标签化属性,也成为了它在出生75年之后仍然能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温暖的童年回忆
当然,史努比之所以会在75年之后仍然活跃于人们的视野当中,更多的是因为它是属于一代人温暖的回忆。在1962年,史努比的作者查尔斯·舒尔茨出版了一本图画书,里面收录了许多《花生漫画》的经典场景和台词,特别是那些和小狗相处时温暖和快乐的瞬间。舒尔茨先生用《幸福是一只温暖的小狗》来为这本书命名。史努比的出现,使“幸福”有了温暖且具象化的形象,特别是当这种幸福最初的体验来源于自己的童年。
在美国本土的语境当中,史努比带来的温暖的幸福,更多地被放大为那些与宠物相处的温暖瞬间,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养宠大国,人们对于一只宠物带来的快乐和安慰更容易产生同感。而在国内,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史努比陪伴长大的80、90后来说,史努比带来的温暖和治愈似乎更多来源于童年本身。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快乐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虽然很多朋友可能没有机会体验和一只真的比格犬做朋友的快乐,但这只白色的小狗所传达出来的快乐是真实的。那些在放学之后小跑着回家,飞速写完作业,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它出现在荧屏上的时刻,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温暖的童年回忆当中。
没错,幸福真的可以是一只温暖的小狗。它用天真和快乐陪伴了我们非常久的时间,而且还将继续陪着我们,治愈那些生活中的小烦恼。我们当然要感谢它的温暖。那就祝这只永远年轻的小狗,75岁生日快乐吧!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