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证券导报 |‌法治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定安“乡咖”创办者助力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 咖位出道
  韦泽雄品鉴咖啡。毛景慧摄

  王槐超制作咖啡。

  橘红咖啡。

  乡野气息十足的稻田咖啡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程守满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豌

  春意融融,点缀在定安县的16家“乡咖”(即乡野咖啡馆)吸引游客前来踏青赏春,游览田园好风光。

  近年来,一些原本在城市才能见到的咖啡馆悄然向乡村“下沉”。“乡咖”对于游客而言,是一杯香飘飘的咖啡,是向往中的乡野休闲美景;对于“乡咖”打造者而言,则更多是乡愁、乡思、乡情。

  定安“乡咖”大多数由返乡、入乡创业者打造,其中返乡创业者约占半数。当一缕咖啡香缓缓飘来,不少游子的归心被悄然唤醒。

  一杯咖啡搅动南丽湖

  草长莺飞时,定安县南丽湖堤坝绿意盎然,微风吹起湖水波澜,漾起生机无限。在湖畔一角,湖畔咖啡主理人韦泽雄正在指导店员制作咖啡饮品。“如果有一天他们想创业,我会支持他们开店。”韦泽雄说。

  “80后”韦泽雄是定安县龙门镇红花岭村人,从小在村里长大。在他的记忆中,故乡很多年前就种植着一片咖啡林,后来因为市场变化等原因规模慢慢缩小,直至最后消失。儿时对故乡咖啡的特殊情感,一直留在韦泽雄心中。十几岁独自到海口闯荡时,他在咖啡店、奶茶店里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后来,他获得咖啡师职业资格证书,创办公司。公司业务涉及咖啡店经营、咖啡豆贸易、咖啡机销售等咖啡产业多个环节。

  2024年,随着定安“乡咖”产业的发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韦泽雄回到故乡,利用一处闲置的房屋和自己的专长打造湖畔咖啡品牌。

  这家咖啡店面朝南丽湖,包括室内、室外两处经营场所。坐在室外,湖水仅在咫尺之遥。远眺之下,碧水蓝天绿树令人心旷神怡。

  在该店的咖啡饮品中,有两款具有定安特色的咖啡饮品——冷泉咖啡和雷鸣花生拿铁,是韦泽雄专门打造的。

  在韦泽雄的老家龙门镇,远近闻名的冷泉周边土壤是富硒土。“近年来,龙门镇农户开始种植咖啡,我们和许多乡亲签订了收购协议,保底收购他们种植的咖啡豆,以此打造冷泉咖啡品牌。”韦泽雄说。

  雷鸣花生拿铁的打造,源于定安人爱吃花生,且全县内尤属雷鸣镇花生最有名气。“我们在传统拿铁的基础上,在杯底加入由雷鸣花生等制作而成的花生酱。”韦泽雄说,湖畔咖啡去年4月开业,每到下午或周末就基本满座,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营业额超百万元。

  此外,韦泽雄还格外关注店员的技能培养。他除了积极动员员工参加“定安大咖”(定安培育本地咖啡技能人才的特色劳务品牌)培训外,还在店里开展培训,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咖啡师等到店授课。同时,组织店员参加咖啡制作比赛,以赛代练。

  一路打拼而来,韦泽雄深知缺乏专业技能又想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不易,他希望自己能为更多家乡人提供帮助。如今,依托湖畔咖啡这个平台,把城市消费者吸引到乡村的同时,韦泽雄也希望更多乡亲能以此为窗口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寻找人生更多可能性。

  去年10月1日,韦泽雄在定安县龙河镇茶根村打造了自己在家乡创办的第二家“乡咖”——茶根村老爸茶馆,除了提供咖啡等饮品外,还提供猪肉涮粉等美食。

  打造乡村微型经济综合体

  “你尝尝,这杯是曼特宁咖啡,名字叫‘蛮爱你’。”近日,在定安县岭口镇皇坡村这个承载着青梅和图帖睦尔千古爱情佳话的地方,牛角咖啡创始人、上海市海南商会监事长王槐超给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递来一杯咖啡。

  这间咖啡屋的墙壁由一块块不规则的火山岩石垒成。“屋顶设计具有牛角式的圆润弧度,象征‘吹响爱情的号角’。”王槐超说,咖啡屋由一间废弃牛棚改造而成,墙壁利用了原有的建筑材料。

  这家“乡咖”四周有槟榔林下的露营基地、三层高的乡村民宿、手工精酿啤酒馆、可DIY定安粽子的乡村工坊、火山岩文创展示屋等。“我们以咖啡店链接产业工坊、露营研学、住宿餐饮等多种业态,打造一个乡村微型经济综合体。”王槐超说。

  作为一名从皇坡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王槐超在上海打拼了20多年,深耕旅游休闲建筑行业,创办了一家公司。他为何要返回家乡再创业?

  身在异乡的王槐超,心中始终萦绕着乡愁。那是年纪渐长的他,目睹父母渐渐老去的歉疚;也是具有商业眼光的他,认定家乡大有可为,“皇坡村里有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相传见证了青梅和图帖睦尔定情的爱情树,交通等基础设施也比较健全”。

  2023年,王槐超利用家中老屋打造了一间粽子工坊,可以全流程体验DIY定安粽子。2024年,在王槐超筹备民宿等项目期间,定安“乡咖”产业快速发展,很快在全县多地开花,成为定安乡村旅游的新兴特色产业,也让他对返乡创业有了更多信心。

  “我们根据本村的资源,打造以爱情为主题的牛角咖啡,既完善了项目配套,也融入了全县的产业布局,获得多方支持。”王槐超说,咖啡、精酿啤酒、爵士音乐演出等,让传统村落充盈着时尚浪漫的气息。仅今年以来,皇坡村就吸引客流量达1.2万人次。

  两年前,最初返乡创业时,王槐超的心中还充满不确定性。两年后,在家乡的支持下,结合来自上海的文旅、康养等资源,他打造的乡村微型经济综合体已逐渐成形。“我们最近安装了土窑面包烘焙设备,过段时间就能为游客提供手作面包了。”王槐超对记者说。

  农文旅融合,别样好滋味

  “乡咖”掀起定安乡村游热潮的同时,也为早已返乡创业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农文旅融合的新方向。

  春日,定安县岭口镇封浩村封浩洋,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边,排列着一座座金黄色的草屋风咖啡屋。游客不仅可以在屋内品咖啡,也可以登上屋顶俯瞰整片田野。咖啡屋附近还有蔬菜大棚。远山近稻、村屋绿树,田园美景尽收眼底。这里是封浩村村民王代杰打造的稻田咖啡,“一到晚上,这里就座无虚席,还要在空地加上很多桌椅”。

  今年是王代杰从海口返乡创业的第五年。对于他来说,稻田咖啡不仅是一个文旅窗口,向游客讲述这里的乡土文化,也是一个优质的封浩洋农产品宣传平台。

  “大家在这里除了品尝咖啡,还可以走进稻田和蔬菜大棚,近距离看到定安富硒大米、太子椒等作物的成长过程。”王代杰说,一座“乡咖”,从另一个角度拉近了土地与消费者的关系,也重新拉近了他与城市的距离。

  在定安县新竹镇次滩村,橘红咖啡正成为次滩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诗泽与国际友人的新纽带。

  10年前,在上海从事外贸工作的胡诗泽返乡创业,逐步在次滩村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爱故乡驿站、自然学堂、环保教育工作坊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态势,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参观体验。

  “咖啡具有国际化特质,我们此前在游客中心也配置了咖啡机,但没有想过可以把咖啡打造出新名堂。”胡诗泽说,从去年起,结合海南橘红产业,他与定安本地手冲咖啡冠军、返乡青年莫卞卞一拍即合,“橘红咖啡”诞生了。此后,咖啡就成了胡诗泽和城市游客、国际友人交流的新媒介,他还将橘红咖啡豆卖到了上海的米其林餐厅。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深读·海南
   第005版:潮起天涯关注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
   第006版:新海垦
   第007版:专题
   第008版:文化周刊
   第009版:文化周刊
   第010版:健康周刊
   第011版:中国新闻
   第012版:世界新闻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海之南
   第017版:风物
   第018版:故事
   第019版:讲谭
   第020版:聊吧
   第021版:鉴藏
   第022版:艺术
   第023版:文化
   第024版:文苑
   第025版:悦读
   第026版:随笔
   第028版:影视
返乡创业 咖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