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江波
苏东坡作为北宋文坛、书坛巨擘,文艺创作横跨诗词、散文、书画等多个领域,他谪居海南期间又是他诗文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期。然而,他在海南儋州谪居期间(1097年—1100年)创作的诗文作品,生前未能结集,虽后人选辑了《遗思录》,但存在诸多错漏。直到明代万历二十三年,才由陈荣选整理、辑校出较为完善的苏东坡居儋诗文集,这就是《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A
辑者何人
廉洁奉公的儋州知州
陈荣选,字克举,号鼇海,明代同安县(今福建厦门)人。陈荣选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考中举人,清嘉庆《同安县志》有载:“陈荣选,翔风十七都阳翟人,由顺天中式,祀乡贤。” 陈荣选于明代万历年间出任儋州知州,期间选编了《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陈荣选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父陈健是明代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曾任江西南安郡(今江西大余)知府、广东廉州(今广西合浦)知府、广西南宁知府,因此被称为“三府太守”,其终身以清廉公正自持,每任皆有政声。陈荣选为官廉洁奉公,可以说是继承了祖父的风骨。陈荣选的兄长陈荣祖也是举人出身,后出任永安知县。
陈荣选曾任剑州(今四川剑阁县一带)知州、广州府同知,清乾隆《广州府志》记载:“陈荣选,泉州同安人,举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 陈荣选在出任儋州知州之前是在剑州任职,但具体哪一年到儋州任知州,在古文献中没有找到明确记载。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陈荣选在万历二十五年调离儋州,然后提升为广州府同知,而在离开儋州的前两年,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已经选编成《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一书。
陈荣选选编《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一书,可谓遗泽千古,除此之外,他在儋州期间做了很多好事、实事。他离开儋州后没多久,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儋州知州曾邦泰就修纂了万历《儋州志》,此古志有这些记载:“陈荣选,同安人,周恤窭夫,厚助文士,翻刻书籍,功课农桑,男女别途。祀三贤祠。” “蔡克刚……居无华宇,惟知教训子孙读书。州守陈荣选财银十两,以资造屋。” “许氏义学,在城外东南隅。万历间,给事许子伟创建堂五间……提学孙来阳、胡桂芳、府同知萧如穗、知州陈节、陈荣选共助银七十两买置以成其美。” “得月楼,在城北二里。宋知军孙尚建。久废……万历丙申,知州陈荣选复重建。”
B
辑校缘由:不愿东坡居儋诗文埋没
陈荣选非常仰慕苏东坡,年幼时即读东坡诗文,他在《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后序”中写道:“荣选自总发,读古文词,即知宋有三苏,而长公尢著云。比长阅宋史,镜其所尊宠与所废辱,又未尝不掩卷太息。恨不同时亲见其行事。”
后来,陈荣选到儋州任官,此地正是苏东坡谪居之地,他写道:“庙貌尚存,桄荫不改,则庶几思其人而不见,见祠如见公矣。顾祠宇岁父渐颓,荣选业已委饩修葺之,而旧录曰遗思者,多讹舛失次,则尚有志而未逮也。”
陈荣选追念苏东坡,为此马上修葺东坡祠,但是看到当时苏东坡的诗文集《遗思录》时,顿时感到遗憾无比,因为此书错漏过多。关于《遗思录》,《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序言”也有描述:“儋故有公遗思录,然编次失伦,渔采太滥,览者病之,繁以遗思,亦无。” 《遗思录》收录了苏东坡在儋州期间的部分诗文,此书如今已不存。
新任儋州知州陈荣选有仰慕苏东坡之心,看到当时《遗思录》错漏百出,又想到苏东坡虽然是被贬谪之人,但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在儋州也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如果他的诗文、事迹被埋没,那就是地方官员的耻辱。由此,陈荣选有了重新选编一本苏东坡居儋期间诗文集子的意愿,并很快付诸实施。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陈荣选以《遗思录》为底本,又收集了更多东坡诗文以及后人纪念文章,编刻出《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此书共五卷,卷一为苏轼年谱、儋州古迹及言行记录;卷二为表、书、记、铭、赋等作品;卷三、卷四为诗歌作品,共86首;卷五为后人纪念文章及咏东坡诗14篇(首),其中包括《东坡祠记》《载酒堂记》等。
这是现存第一部辑录、刻印苏东坡儋州作品的文献,为后世研究东坡居儋经历提供了重要依据。相较于后世《海外集》的“海南全域”范围,该书聚焦于儋州一地,更集中反映苏东坡在儋州的生活与思想。
C
书籍价值:海南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
《宋苏文忠公居儋录》记录了海南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苏轼劝农、兴学的政绩,展现了他“心系黎汉”的情怀。苏东坡的诗文,还记录了他推广中原农耕文明、破除陈腐迷信思想,开掘水源解决民生困境、更广施药物普惠百姓的事迹。
苏东坡在儋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和陶诗”,《宋苏文忠公居儋录》收集了不少。他推崇陶渊明,将贬谪生活的苦闷升华为平淡朴实的诗风。比如在《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中,他以奇幻意象描绘了海南山水,展现他既豪放不羁又不缺温柔细腻的风格;在《和渊明劝农诗有序》有言:“所产秔稌,不足于食,……余既哀之,乃和渊明劝农诗,以示其有知者。”
《苍耳草说》通过记录苍耳草这一物产的药用之法,倡导就地取材解决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书柳子厚〈牛赋〉后》则批判当地杀牛祭鬼的陋习,体现其悯农思想。
苏东坡在《寓儋一首》中写道:“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这一句诗,既记录海南农耕场景,展现了农事活动和季节变化,又隐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书中有大量的诗文描述了苏东坡在儋州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了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他与儋州文人黎子云、“老秀才”符林等人交往密切,常“载酒过从,请益问奇”,并建“载酒堂”讲学,培养出海南首位举人姜唐佐,还留下“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一联,成为激励海南士子的名句。
这一部古籍记录当时海南岛上椰子、牡蛎、荔枝、五色雀等风物,记录当时宁济庙、通潮阁、泂酌亭等古迹,记录当时黎族汉族的民俗,儋耳山等山川。诗文中还描绘当时海南的瘴疠环境,侧面反映了贬谪之艰,又体现了当时百姓生活之艰苦。
《宋苏文忠公居儋录》的现存版本,以明万历陈荣选刻本及清顺治王昌嗣重修本最为珍贵,这两部古籍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机构。此书虽存在部分误收或遗漏,但仍是研究东坡海南经历及海南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