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娜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内容点击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国国情与海南省情,遵循“熟读经典、以人为本、聚焦问题、明确立场、突出特色”等理念要求,讲好海南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熟读经典文献: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真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紧密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南转化为理论自觉与政治信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统领,推动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体系创新发展,确保在复杂形势下坚守正确方向。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实践活动和历史著作中,要原原本本读原著,从第一手文献中领悟其真谛,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阶级分析方法等,以此带动学科体系的创新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科学方法与学理支持。二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才能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而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回应人民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导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始终以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从人民和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获得发展动力,实现为党建言、为人民代言、为时代留言。为此,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聚焦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树立“研究为了人民、研究依靠人民、研究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从自贸港人才发展、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健康管理体系完善、科教文旅融合发展等人民关切的社会现实中提炼民生问题并给予哲学的解答,让理论问题真正从书斋里解放出来,以喜闻乐见、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之心。最终,带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落脚于助推海南自贸港经济社会发展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同时,不断增强研究工作的说服力、解释力和影响力,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突出问题导向:锚定“解释现实、服务现实、观照现实”的工作着力点。伟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对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回应与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在面对社会生活状态、破解社会生活问题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实践的产物。然而,学术研究中依旧存在重文本轻现实、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导致研究脱离了现实生活。这就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解释现实、服务和观照现实的理论内容。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聚焦自贸港政策落地、生态资源开发和保护、区域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等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需求问题,加快构建适应自贸港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在深入研究各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带动海南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坚定政治立场:建设具有鲜明主体性和民族性的理论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展开广泛的交流,要在包容互鉴中加强对别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和吸收,同时要始终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当今世界亟需一种崭新治理理念与先进治理方式,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承担起了这项重任,我们不仅要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用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体系分析问题、指导实践,还要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积极扶持具有正确立场的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宗亲文化和华侨文化的纽带作用、加强国家与地区民俗文化研究等,不断强化社会组织中研究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海外华侨的亲缘意识,增加对周边国家与地区社科界的影响力等,进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发展中国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与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相比,还有许多改进空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步伐,迫在眉睫。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利益诉求整合出深具全局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学科门类;对其研究对象、知识命题、知识概念、研究范畴、知识方法、分支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地位等凝练一套学术体系;学会“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在三大体系构建过程中,提炼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等彰显中国特色、兼具国际视野的标识性概念,让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要积极投身我省省域发展、红色文化、生态文明、海洋文化等研究工作,发出哲学社会科学“海南好声音”,向世界展示“理论中的海南”“学术中的海南”“发展中的海南”,持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海南韵味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作者系琼台师范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HNSK(YB)24-97)、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琼教思政[202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