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敏
教育科技人才
内容点击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过去一年,海南医科大学坚定不移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将海医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试试点单位的决定,坚持解放思想、破立并举,开展综合改革,在体制机制、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踏上了以“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科学研究转化突破、健康服务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改革之路。
凝心铸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建+改革”融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优秀典型选树宣传,完善优化“四有好老师”“纳新荣退”品牌建设。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创新增设一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示范课程,让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感,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胜任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将人文、临床、预防、科研教育“四位一体”交叉融合,打造“重人文、强临床、育创新、显特色”的医学教育,形成具有海医特色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具有坚实专业素养和深厚医学人文情怀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攻坚克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学校深耕细作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质量监控、教师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流程综合改革,健全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谋划新路径,包括:一是在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中提高人才培养的匹配度。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迭代升级,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专业设置方案,培育自贸港建设急需的“医学+X”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复合型人才。二是发挥学校一流学科群、一流专业群、一流课程群集聚效应和引领辐射作用,以建好4个新增博士点和5个新增硕士点为抓手,带动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三是拓展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以“教学—实践—科研—创新创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四是“外驱力”和“自驱力”双向发力筑牢教育教学质量防线。利用2024年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2025年即将迎来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外部评价契机,依托“三级五维”全过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反复检阅、全面审视,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支撑有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附属医院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一是落实“院院合一”,深化综合改革,打造公立医院改革样板。通过协同推进简政放权、“去行政化”人事改革和优化薪酬分配机制等,联合国内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开展高质量合作帮扶,推动附属医院提质增效,夯实附属医院教学主体责任,筑牢医教协同工作基础。二是聚焦内涵提升,加强附属医院学科建设。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提升附属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学科建设能力,夯实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各附属医院差异化发展,培育优势学科,打造“拳头产品”,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三是服务基层民生,织密健康海南“防护网”。学校以服务地方需求为导向,担当作为解决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重,扎实推进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乡村医生学历提升计划、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四是统筹规范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学校与医院资源整合,促进临床、基础、预防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实施附属医院同质化管理,加快构建临床、教学、科研三驾马车协同发展新格局。
数智赋能,下好教育数字化先手棋。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学校将以打破教学管理平台数据壁垒为突破口,实现教育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融通,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对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学生管理、校园生活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开发利用,实现精细管理和精准施教,进而实现数据充分赋能,推动教学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打造学习型、研究型高校教育教学生态。注重提升师生数智素养,将教育数字化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从数智化教学理念革新到智慧教学工具应用实操的系列培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创新路径。在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中融入人工智能。顺应科技大势,拥抱前沿科技,让数字教育激发更强动能,惠及更多师生。
彰显特色,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大放异彩。学校紧紧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积极担当作为。一是在抓好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创新推进“新医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为实现“大病不出岛”目标提供坚强后盾。二是以国家战略和海南产业需求为驱动的科研创新。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建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高通量筛选平台,推动黎药、南药现代化研究;依托三位一体协调机制实现学校海南药物研究与开放科技园投产;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药械研发、高水平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海洋医学和气候医学研究、精准医学和细胞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三是构建“双向互动”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吸引东南亚留学生,擦亮“留学海南”品牌的同时,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输出国际化高水平热带医学人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南医科大学将不负使命,统筹推进学校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全力打造教育强省“海医样板”。
(作者系海南医科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