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路 严涵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正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加快引入国际经济流量,加强与环北部湾地区等毗邻区域的联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正在建设的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将构建西南部地区直达北部湾港的新动脉,成为该地区货运出海主要通道。地处北部湾港下游的洋浦港,有必要尽早谋划国际流量承接工作,借鉴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洋山港联动发展经验,探索在平陆运河开通背景下,推动洋浦港与北部湾港联动发展的具体路径。
平陆运河
打开海南国际流量新空间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平陆运河。该运河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始于南宁市西津水库,由南向北终于北部湾港,计划2026年底主体建成。建成通航后,将开辟我国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为海南西部打开新的流量空间。
西部陆海新通道蕴藏巨大国际贸易流量。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以来,已形成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三种运输方式。其由重庆起始,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班列开行总量超3万列,沿线对外开放口岸达111个,综合保税区达48个。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总值超1万亿元,外贸整体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经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进出口同比增长31.3%,外贸蕴含巨大潜力。
平陆运河是承载西部陆海新通道贸易流量的关键枢纽。平陆运河直接连通西江航运干线,并通过多条支流进一步连通西部、中南地区,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拥有江海联运出海能力。目前,西南地区南向出海货运主要依托北部湾港海铁/海公联运、珠三角港口与西江水运江海联运、湛江港海铁联运等3大通道。平陆运河开通后,一方面,原经由海铁/海公联运的出海货物,由于水运费用较低,将部分经江海联运转由平陆运河出海;另一方面,原经由珠三角港口江海联运出海的货物,由于水运航程大幅缩短,将部分转由平陆运河出海。预计到2035年,平陆运河货运量可达9550万吨;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吨至1.8亿吨。
北部湾港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贸易重要出海口。北部湾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西部地区对东南亚进出口贸易最便捷的一个出海港口,将汇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巨大贸易流量。北部湾港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辐射范围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海上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前沿。北部湾港吞吐量由2000年的1768万吨、2.5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的3.28亿吨、901.5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十。
抢抓平陆运河开通优势,推动洋浦港集聚国际流量
洋浦港与北部湾港同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北部湾港定位为国际门户港,洋浦港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目前两港联动主要集中在航线开通方面,联动深度和多元度需进一步加强。据测算,平陆运河开通后,其直接腹地与间接腹地经北部湾港出海货运比重将大大提升,主要影响货类为大宗散杂货和集装箱,在平陆运河流量的带动下,预计2035年、2050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2500万标箱、4500万标箱。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两港联动紧密度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洋浦港位于北部湾港南部,是北部湾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深水良港,也是国际船舶出入北部湾港的必经之地,具备吸引转化国际流量的先天优势,这与上海洋山港和宁波舟山港的发展状况类似。过去二十年中,上海洋山港与宁波舟山港通过错位发展、流量互补、产业互动,逐步形成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洋浦港与北部湾港可借鉴舟山港与洋山港协同发展经验,发挥平陆运河通江达海优势,打造“双向双枢纽港”,即南北航线的南枢纽港、东西航线的东枢纽港。
深化两港协同合作,打造海上一体化示范区。舟山港与洋山港通过资本合作、数字化转型和基础设施互联,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比如,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交叉持股,实现利益深度绑定;浙沪联合建立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推动跨港区保税油供应、海事仲裁服务等业务一体化;依托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成浙沪相连的主航道网络,服务长三角3100余家企业。《总体规划》明确,推动广西北部湾港和海南洋浦港资源整合。建议:一是利益一体化。推动中远海运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开展资本合作,通过交叉持股实现利益协同。二是信息一体化。统筹铁路、水运、海关等部门信息资源,建设两港统一公共信息平台。三是集疏运一体化。完善钦州港、防城港、洋浦港等港口仓储物流功能,加强直达重点园区、大型企业的专用线建设,打造一体化集疏运体系。
强化合作开发机制,共建区域航运枢纽。浙沪以规划衔接、重大项目牵引推动洋山合作开发。浙江将大小洋山整体纳入城镇开发边界,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提出共建浙沪合作区,推进大洋山整体开发,协同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建设。从南北航线上看,洋浦港处于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布局的最南端,有利于吸引国内南下货物贸易流量;从东西航线上看,洋浦港位于我国货物出口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区域的东方起点,是国内国际货物运输的理想集散点。建议:一是建立规划协同机制。将洋浦港、北部湾港建设纳入双方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区域,协同共建临港产业合作区。二是协同规划两港联通航线。加密洋浦港至广西北部湾港的海上“穿梭巴士”,开通海南西部沿线港口至广西和广东相关港口航线。三是差异化布局国际航线。依托洋浦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辐射北部湾港等沿海港口,开通至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中转或直达航线,培育至南亚、欧洲、美洲、中东等地区的远洋航线。
创新保税油加注模式,延伸海事服务产业链。舟山通过浙沪一体化供油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地建立供油船舶名录库,备案后可直接开展跨区直供作业,带动舟山成为全球第四大加油港。同时,保税油加注带动产业链式发展,舟山的外轮供应货值、外轮维修产值、船舶量均居全国第一。《总体规划》明确,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洋浦航运交易所,研究建立洋浦港保税油供应中心;培育修造船、油品加工与供应、特色产品加工和高端航运服务等产业。建议:一是强化政策支撑。优化洋浦保税油政策,争取海关恢复出口监管仓与保税仓功能“两仓合一”,开展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将LNG船燃纳入保税范围。二是完善便利化举措。建立北部湾港与洋浦港一体化供油船舶名录库,推动经营备案、市场监管互认,持续扩大海口—南宁跨关区保税油直供业务量。三是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集聚船舶维修、检验检测、船级社、船舶运营等企业,打造全要素船舶服务生态圈,建设国际船舶备件保税仓配枢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交易市场。
强化国际通关规则软连接,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舟山通过数字化改革提升通关效率,依托“江海联运在线”实现船舶通关“一次申报、全域通行”。《总体规划》明确,支持洋浦港吸引国内外货源,发展国际中转运输业务,培育成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实现高水平的通关便利是建设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必备条件。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作用,加快“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建设,优化国际航行船舶登记和办证服务。二是完善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机制,实现口岸审批智能化、零待时,完善海事服务等航运服务体系。三是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探索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和服务规则,深化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化等工作。
【作者肖路单位为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作者严涵单位为省发展改革委】